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新野县 > 正文

屡上央视的新野板面,如何才能真正走出家乡

日期:2023/4/26 12:27:20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3-03-27

屡上央视的新野板面,如何才能真正走出家乡

2023-03-2711:57:16来源:映象网

5034

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张定有河南广电融媒体记者杜斌)南阳有“三碗面”——方城烩面、南召扯面和新野板面。其中,屡上央视的新野板面名气很大,却未能真正走出家乡,即使在不远的南阳城区,普及度也不算高。

目前,新野正在举办板面文化节。大象新闻记者走进新野县城探访,发现板面店随处可见,饭时走到板面店附近,“啪啪”的板面声不绝于耳。这些板面店的店名,大多与老板姓名有关——福临三国板面,老板叫冯富林;新义板面,老板叫芦新义;马毛板面,创始人为马毛……

而在新野县城主干道朝阳路上,“80”末小伙子张闯的板面店,却取名为“豫宛牛”。“豫宛牛,河南,南阳,牛!”这个店名,只是张闯自己的创意。但经过一番探访后,记者在这三个字背后,读出了新野板面的光荣与梦想。

当一碗面成为文化

“豫宛牛”的板面操作间是临街的,透过一面大玻璃,就可以看清板面制作的整个流程。

“制作板面,除了一双手,几乎不借助工具。”正在揉面的板面师傅马俊顶介绍说,他每天早上7点到店里,先和出面团,再揉搓成小面棒,码放整齐。等到中午,客人报面后,用双手捏住面棒两端,使劲摔到面板上,然后举起再摔,反反复复,就能板出厚薄均匀的面条,“根据顾客需要,宽的、窄的、圆的面条,都能板出来”。

马师傅今年51岁,在板面这一行已经干了近30年。他把新野板面的特色总结成了一句话:提似瀑布,摸如丝绸,臊子红亮,口感筋道,回味无穷。

新野板面的起源,同样饶有趣味。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张飞曾在新野屯兵七年,留下了汉桑城等众多三国遗迹。据传,张飞到军中督促后勤时,看到炊食兵做饭不紧不慢,气得抓起一个面团摔了起来,边摔边骂。临走时,又顺手把摔出来的面片扔到锅中。张飞无意中的举动,让煮出来的面片非常筋道。于是,军中厨师便开始效仿并改进,最终形成了新野板面。

中国的传统面食,大概有1000多种,在案板上摔打出来的面,却只有两种,一是河南新野板面,二是安徽太和板面。太和板面的“祖师爷”,同样是张飞。然而,张飞在新野驻守7年,是历史事实;到800里之外的太和“出差”,却无据可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太和板面源自新野板面。

极其独特的工艺、口味和故事,让新野板面在互联网时代拥有了“流量密码”。近年来,新野板面先后引起中央电视台《乡约》、《第一时间》、《中原味道》等栏目的关注。2020年,新野板面更是入选中宣部组织编写的《国泰民安国庆面》一书。吃新野板面,成了民富国强、幸福美满的美好象征。

新野板面已成为让家乡人温暖、自豪的文化符号。老家在新野的南阳师范学院教授赵永振对记者表示,新野板面是摔打出来的,既柔软,又筋道,刚柔相济,和新野人的性格很相似,“小时候吃一次板面,就有过年的味道。后来离家远行,板面便化成了浓浓的乡愁”。

一碗板面,慰藉的不仅是舌尖,更是心灵。马师傅就目睹过无数个温馨场景:“很多新野人去外地前,或从外地回来,都要吃碗板面。有一次,一个顾客下午四点钟要坐车去海南,三点钟还跑到店里,让我赶紧给他板碗面。”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