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连南瑶族自治县 > 正文

喜讯!连南4个村被省里点名,是你家乡吗?

日期:2023/4/29 6:25:01 浏览:

喜讯!连南4个村被省里点名,是你家乡吗?

日前,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命名了28个村寨为第一批“广东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连南瑶族自治县的三江镇竹新村、沿陂村、大坪镇中平村和涡水镇沙田村榜上有名。

连南上榜的这4个村,有3个是以瑶族为主要民族成份的村,1个以壮族为主要民族成份的村。4个村均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越,仍保留着浓厚的民族特色传统文化,其中还有不少是“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示范村。

【档案】

中平村,人口189人,瑶族

中平村是连南县大坪镇大坪村委会下辖的一个村,地处大坪镇东南部,驻地距连南县城20公里,距离国道323线3公里,附近有大坪镇里八洞古村落、天堂山国家湿地公园、东日坑梯田等景区,为纯瑶族村寨,主要以房姓为主,有村民39户、189人。

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其中有林面积为2000亩,耕地面积为1500亩,其中水田面积为1000亩,群众主要从事种稻养鱼为主,是连南县“稻鱼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地之一,同时是历年举办稻田鱼丰收节分会点,每年接待游客近万人。2019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6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18000元,经济来源有有机稻种植、稻田鱼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休闲农业旅游。

中平村梯田。黄津摄

中平村是连南县“稻鱼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地之一。黄津摄

该村瑶族历史文化风情浓厚,有传承千年历史的耍歌堂、瑶绣等文化活动。目前该村保留独具瑶族特色的建筑风格,环境优美,道路、河道、公共场所、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部所在地、公共活动区域、村主要道路、中心自然村落及村庄入村节点已适当安装民族特色路灯;有比较完善的农村文化、卫生、体育、商业等服务设施和网点,能基本满足村民及游客需求。

中平村建有游客观光游廊、农耕文化长廊、农产品展示厅,文化广场、文化室、民族特色墙绘等,彰显民族特色化。拓宽主道宽度和次道宽度,实现100%道路硬底化,形成原生态的环村道路系统。

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抓好山头绿化、水源净化、能源清洁化和农户房前屋后绿化等工作,中平村河两岸保持原有生态竹群与植被,在中平村前空地上种植1.5亩的百果园,村侧种植2亩的桃树林,村内道种植百香果等藤类植物,实现村庄民居周围绿树成荫、花草飘香、青山绿水、村庄整洁的自然生态。

【档案】

沿陂村,人口753人,壮族为主

沿陂村位于三江镇东南部,距镇政府驻地约4千米,村域面积约8平方千米。始建于清末,因村民迁至居住而形成。因坐落于沿陂河、涡水河、连山河三河汇合处,20世纪50年代初为引沿陂河水灌溉农田,在寨边沿陂河修建一条半园形的大陂形成水潭而得村名。

沿陂村航拍。

世居村民有莫、王、曾、罗等姓,世居民族为汉族和壮族,人口较多的为壮族莫姓(占居住人口的68%)。2018年末,有户籍人口753人,其中壮族人口515人,民系为客家和广府,通用客家方言和四会话。

壮族特色路灯。

“三江八景”之一“沿潭映月”位于该村。“沿潭”是沿陂河的简称,长近2000米,宽约20米,位于三排、南岗、油岭地下河汇聚处。旧时,沿陂河有九个曲十八个湾,河中有3处山岩浮露水面,故又有“九曲三珠”之称。夜晚群山寂静,潭水清澈,映月生辉。

该村民俗节日丰富多彩,除传统的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原、中秋等节日外,还过二十赖败节、五月十三关公磨刀节。二十赖败节,在正月二十当天,家家户户宴请亲朋,民间舞狮、春牛等活动于是日结束。所谓“二十赖败,背锹出寨”,以示农事活动已开始紧张进行。民俗活动主要是唱春牛,活动时间在年初二至正月末。

沿陂村特色文化室。

沿陂村作为连南县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的起点,创建项目有:入口标识、荷塘月色、亲水漫道、滨水丛林、沿陂村活动中心、污水管网、文化室改造、生态公厕、酒坊、绿道等23个项目,预计总投资1100万元。目前,文化室改造、生态公厕、污水管网、入口标识、酒坊、绿道等大部份项目已完成,创建完成后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在产业发展方面,根据沿陂“在水一方”田园综合体的农业产业发展部署,沿陂村发展适度规模化、产业化的稻鱼共生农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和培育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品牌营销等于一体的瑶山生态渔业旅游项目,沿陂村也是县“稻田鱼文化节”活动的一个主要地点之一。

【档案】

竹新村,52户235人,瑶族

竹新村是三江镇金坑村委辖下的纯瑶族自然村之一,距镇政府驻地约1千米。该村始建于清末,因旧址在骑马坑竹林处而取名竹新村,世居村民为唐姓,先祖在唐朝时期因战乱从湖南迁至连南,先后迁至涡水、盘石、南岗、大粟地,于清末迁至骑马坑,2003年移民迁至三江镇香花坳,仍使用原村名。新村现有村民小组1个,52户235人口,成立了党支部和村民理事会,村内基础设施较好,交通便利、治安良好,生态环境优越。

竹新村。

瑶族婚俗。

竹新村民族特色浓厚,至今仍传承着瑶族耍歌堂、排瑶族婚俗、瑶族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工艺品有瑶绣、竹编制品等。传统节日丰富多彩,主要有农历三月三“开耕节”、六月六日“尝新节”,七月七“开唱节”、十月十六“盘古王节”等。

近年来,竹新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村党支部和理事会带领下,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狠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新建了小公园、公厕、安装了路灯及健身设备等,全村的村道街道实现硬底化。村内安全饮用水达到100%。同时,该村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卫生长效管理机制,配备环卫专职人员,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彻底杜绝脏、乱、差现象,获得省、市卫生村荣誉称号。竹新村毗邻石泉山,目前连南县委、县政府正结合石泉山公园建设不断完善竹新村周边基础设施,并着力通过石泉山公园项目带动,将竹新村打造成景观休闲、生态民宿旅游美丽乡村。

【档案】

沙田村,人口204人,瑶族

沙田村是连南县涡水镇大竹湾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地处涡水镇北部,驻地距县城3公里,距离省道261线1公里,为纯瑶族村寨,主要以房、沈、唐、李4姓为主,有村民55户、204人。

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其中有林面积为1500亩,耕地面积为181亩,其中水田面积为80亩,山多地少田更少,群众主要从事育苗为主。沙田村原属军寮公社,村民于民国时期从军寮、香坪、望佳岭等地迁至此地居住而形成。2019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6.3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8530元,经济来源以稻田鱼养殖、种植杉树苗、种桑养蚕。2016、2017年分别被省、市评为“文明卫生村”。

沙田村举办瑶族耍歌堂活动。

沙田村在瑶族历史、传统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等生态文化方面仍保留着连南八排之一的军寮排文化。为建设美丽乡村特色村寨,沙田村聘请了杭州境图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整合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与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合计339万元,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创建”的原则,在原示范村的基础上加大对村容村貌、文化特色、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等方面改造,凸现当地民族特色,打造沙田特色新民居。

根据瑶族群众好歌舞、善歌舞的特点,在村内兴建一个瑶族文体广场舞台,每年定期举办瑶族“耍歌堂”、唱山歌、稻田鱼节、开唱节等传统文化活动,在村文化室定时展览瑶族刺绣、瑶族风情图片、瑶家服饰展览、瑶家特产等,让游客了解排瑶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

【记者】黄津

【特约通讯员】房靖洋

【作者】黄津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