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吴忠市 > 正文

来宁夏吴忠,讲黄河故事

日期:2023/5/7 16:26:43 浏览:

来宁夏吴忠,讲黄河故事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文化论坛4月28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举行,多名专家学者齐聚宁夏,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交流黄河文化、黄河故事传承与发展经验,凝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和力量。

与会专家表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战略意义;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彰显中华文明、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文化自信,更是时代的需要。

据了解,此次文化论坛暨媒体吴忠行活动由中国报业协会指导,中共吴忠市委员会、吴忠市人民政府主办,宁夏报业协会、吴忠市委宣传部、吴忠市新闻传媒中心承办,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奋力建设现代化美丽新吴忠。同时,通过聚焦媒体深度融合,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助力吴忠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胡线勤(中国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报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黄河故事”作为共同的目标

我们在这里齐聚一堂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共同交流黄河文化、黄河故事传承与发展的好经验,探讨新思路、描绘新蓝图,凝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和力量,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添彩。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战略意义。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彰显中华文明、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文化自信,更是时代的需要。

中国报协将努力与在座的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黄河故事作为共同的目标,深度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保护好黄河文化遗产,推进黄河文化公园建设,弘扬黄河文化精神,从更高远、更广阔的黄河文化范畴开展更富有现实价值的考察调研、学术交流、新闻宣传,更好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

庄电一(光明日报驻宁夏记者站原站长):弘扬黄河文化是媒体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大家都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文化基因,而且是我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黄河,作为沿黄九省区人民共同的母亲河,不仅为沿线人民提供了甜美的乳汁、酿造了沿线人民优越的生活,而且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在开发黄河、保护黄河、利用黄河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多少感人的故事?为黄河增光添彩的黄河儿女,在这里做出了多少彪炳千秋的贡献?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又为我们提供了多少新闻素材?

有多少人为兴修扬水工程而废寝忘食?有多少人为提升黄河水质而殚精竭虑?有多少人为保护、利用黄河而抛家舍业?有多少人为节约用水、水权转换而发挥聪明才智、做足了文章?有多少人因得到母亲河的哺育而摆脱贫穷、改变命运?

我们的母亲河,在宁夏、在沿黄九省区,发挥了多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在母亲河创造的各种效益中,蕴藏着多少新闻线索?

我们可以说:黄河,是一个亟待挖掘的新闻富矿;黄河文化,是一座仍在衍生且还在充实的宝库!黄河的题材,是写不完的;黄河文化,是博大精深的!

有许多写黄河的作品产生过重大影响;熠熠生辉的黄河文化,哺育了一代代作家、一代代新闻工作者。曾有大量的好作品感染过受众,还将有更多的好文章陆续问世。黄河在继续造福人类,黄河文化也在不断丰富,在黄河沿线寻找写作素材,从黄河文化中吸取营养,是人民的呼唤,也是时代的要求,对于探索者、发掘者、弘扬者来说,也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

保护黄河、弘扬黄河文化,是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的历史使命!我们应该更自觉、更主动地承担起这个使命。

在此,我呼吁大家,都来关注黄河、爱护母亲河,对母亲河倾注更多的感情,为母亲河做更多、更有益的事,为保护母亲河、合理利用母亲河、让母亲河不断流、少污染、继续造福子孙后代,做出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周锡生(新华社原副社长、新华网首任总裁兼总编辑):讲好黄河故事,讲述吴忠精彩

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变乱交织的世界大背景下,弘扬黄河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讲好黄河故事,这个故事不仅要给中国人讲,给中国的当代和未来一代讲,以更好地延续黄河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同时我们还要积极主动和生动地对国际社会讲述璀璨的黄河文化和黄河故事,并且要讲深讲透讲活,让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和人民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渊源,了解中国的深厚历史底蕴,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倡导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逻辑、文化逻辑和精神逻辑。

黄河文化是沿黄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在世世代代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的伟大创造,既有物质层面的宝贵财富,又有精神层面的宝贵财富。我们不仅要保护好黄河文化的物质层面,包括黄河流域的历史文物、考古遗址、古建筑群、灌溉工程等,更要保护好黄河文化的精神财富,包括黄河历史凝练的民族精神、价值理念、生活习俗、手工技艺、戏曲文艺、生产技术、天文历法、书籍绘画、饰物服装、医学算术等等。

讲述黄河文化和黄河故事,既要大视野、大场景、大纵深,有群画图,也要注重个性化和具体的切入,有具体的地点、城市、乡村和人物与事例,这样才能做到生动、鲜活、感人。

马慧娟(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妇联兼职主席、“拇指作家”):共产党好,黄河水甜

黄河流域各个省份的地域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总体是黄河文化圈。宁夏是黄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宁夏历来就是一个移民省份,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贯穿移民文化的,是黄河给予宁夏的馈赠。引黄灌溉,富足一方百姓,兴盛一方水土,让塞北的雄浑与江南的秀丽,在宁夏得到了最完美的结合和最好的展现。

并不是每一个地区都会得到黄河的眷顾。仅仅是隔了三百公里,在宁夏西海固种地,曾经有“种了一袋子,收了一抱子,打了一帽子”的说法。吃不吃得起饭、能不能喝上水,完全得看当年下不下雨。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党中央首先在西海固地区实施输血式扶贫。

每次站在红寺堡扬黄灌溉水利枢纽工程的泵站之下,我都会生出一种感慨——黄河水到不了的地方,党中央的关怀可以到。几千年没有被改变的事情,在我们这个时代被解决了。红寺堡,打破了自古水往低处流的常规,让黄河之水天上来,成就了这一片土地,养活了这一方人民。在红寺堡,一直有这样一句话:“共产党好,黄河水甜”,这不是一句口号,这是红寺堡的移民史和发展史,这也是整个宁夏的奋斗史。党的好政策成就了宁夏的发展,黄河水让宁夏充满了希望。

我们对黄河充满感情,我们也要感念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看黄河千百年来的流淌过程,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生生不息的希望。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