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徐水县 > 正文

也谈“徐河桥”

日期:2023/5/9 13:36:36 浏览:

徐水县以徐河而得名,有关徐河的历史地理脉络探源,时人考据已很详细,但作为以徐河命名的古桥,人们对其认知仅来自于旧县志里的只言片语。

近日,笔者在“寒岚藏奇”微信公众号中看到《刘因与徐河桥》一文,原作者对元代理学家刘因《过徐桥》一诗中所提及的徐河桥的位置进行了考证,由此引发一些兴趣。

因徐河桥早于清同治年间便因徐河改道而废毁,而徐河桥村也在2020年保定市城中村改造浪潮中进行了整体拆迁,是故笔者整理了有关“徐河桥”的文献资料,以期对乡土研究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徐河桥”始修于何时?

关于徐河桥的修建,可考文献有两种说法。一是明天顺五年《大明统一志》:“徐河桥,在安肃县南四十里,隋时建”;二是民国二十一年《徐水县新志》:“徐河桥,在县南三十五里,创自元大定庚子,落成于明昌乙卯。明崇祯二年知县王之晋重修,有碑记,今圮”。

《民国徐水县新志》提到的“元大定庚子年”有误,应是金大定庚子年,这一年是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修成时间是金明昌乙卯六年(1195年),前后用时十五年。值得一提的是,在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的时候,金世宗决定修建卢沟桥,于第二年(1189年)开始修建,并于金明昌三年(1192年)建成,前后用时三年。

由此可推断,加强要津桥梁修建应是当时金政府的一项整体规划,徐河桥的修建用了十五年时间,也可见其在当时的工程规模。

徐水自古地处冲要,古有“十二省通道”和“九省通衢”的美誉,在清康熙十三年《康熙安肃县志》中就记载了自商周至隋唐时期徐水境内驰道的发展情况,隋朝时,境内驰道已达空前的规模,道宽逾百步(151米),可见当时徐水交通之便利。

所以笔者认为《大明统一志》的说法应可信,徐河桥最早于隋时就已创建,其后存毁不论,因宋时徐河经历了数次分引水改道,至金时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如《民国徐水县新志》所记,在明崇祯二年(1629年)又进行了重修,并于清同治年间因河改道而毁(见1998年版《徐水县志》卷六交通运输篇)。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大明统一志》涉及保定府内容的注疏中有引用“郡志”记载。经查,此处提及的“郡志”应是明永乐朝修撰的《永乐保定府志》,所以“徐河桥隋时建”的说法很大可能源自《永乐保定府志》。

二、“徐河桥”位于何处?

有关徐河桥的坐落方位,如前面提到的《天顺大明统一志》说徐河桥在安肃县南四十里,《民国徐水县新志》说徐河桥在县南三十五里。在明弘治时期重修的《弘治保定郡志》中说“徐河桥,在郡治北一十五里处,清苑之北,武遂之南”。

而在清初顾祖禹撰纂的《读史方舆纪要》说“徐水,在县南四十里,与清苑分界,上有徐桥”“安肃县,府北六十里”,徐桥即徐河桥,如依顾论,徐河桥当在府北二十里处。《康熙安肃县志》也提到“徐河,县南四十里”。

因各时期计量方式的不同,各人记述又难免有误,此中远近曲直已难以评断。随着历史上徐河的数次改道,徐河桥应不止一座,也不止一处,笔者在《光绪保定府志》中就发现了有两个徐河桥的踪迹,如其所载“教场在安肃县城北关西,墩台十三,徐河桥,南徐河桥,北路家寺,荆塘铺,刘铺,田村铺北”,此处除了有“徐河桥”外,还有“南徐河桥”。若依此排序,“南徐河桥”当在“徐河桥”以北,“北路家寺”以南。

当然,至光绪时期徐河桥已不复存在,或许存在的仅是地名而已,但笔者查阅了清民时期以及建国后各时期的行政区划文献均未发现“南徐河桥”说法的存在。

三、刘因经过的徐河桥在哪里?

《刘因与徐河桥》一文的作者认为刘因所过徐河桥应在今天保定市莲池区韩庄乡徐河桥村或冯庄村,笔者认为此说法值得商榷。刘因所过徐河桥就在徐河桥村,与冯庄石桥没有多大关系。理由有三:

一是《1998年徐水县志》记载,徐河桥在徐河桥村东徐河上。而冯庄村在徐河桥村南数里,中间还隔有头台等村。虽然按郦道元《水经注》记述“徐水西出广昌县东南大岭下······又东径蒲城北,又东径清苑城”,清苑城即清苑古城(今天冯庄村东邻的马庄村一带),如径清苑城,势必会经过冯庄村,但此乃北魏年间事,甚至更早,后因河道淤塞,徐水河道已向北移。

至宋时,清苑古城已无河通舟楫,分别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咸平六年(1003年)、景德元年(1004年)三次南引徐河水。待宋代引水河道淤废后,又从路家寺引水南下经徐河桥入保定北护城河,称徐河沟,今已不存。由此可知徐河沟是南北走向,沟上如有桥当通东西方向,而冯庄村石桥恰是东西走向。

二是《光绪保定府志》记载,于安肃县西南徐河桥村广济寺壁间有匠人石世宁造象,正书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五月。而在该志金石目分域编,记有“徐河桥石阑画像题名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石世宁撰,安肃”等字样。根据上边提到的,这个时间正是徐河桥的修建时间。刘因《过徐桥》诗中写的“老岸石阑曙色分,只疑身是入山云。”诗中提到的“老岸石阑”当是大定二十三年石世宁建造的“徐河桥石阑”。那么,此徐河桥的位置就应当在后来的徐河桥村附近。

《民国徐水县新志》记“广济寺,徐河桥一,在桥南,明正德十六年知县张镇创建,训导杨旭有碑记”,此广济寺当是在金时广济寺原址上修建的。另外,笔者在网上查到一份清末保定桥梁彩绘地图,其中显示在保定城北徐河附近有一座东西走向的“广济桥”,该桥当以广济寺得名。

三是元代名臣张德辉(1195-1275)《岭北纪行》(1247年)记载“翌日出保塞,过徐河桥,西望琅山,森若剑戟,而葱翠可挹。已而由良门、定兴抵涿郡,东望楼桑蜀先主庙,经良乡,度卢沟桥,以达燕”。

张德辉提到的保塞即保塞县,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改清苑县为保塞县,升保塞军为保州,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又改保塞县为清苑县,贞佑元年(1213),蒙古军攻陷清苑城,焚城为废墟。所以张德辉所出“保塞”也就是前边提到的原址在今天马庄村一带的清苑古城。按照张德辉的北上路线当是出保塞向北经徐河桥去良门(或为安肃古梁门)。

徐河的流向是由西往东或者是由西北径往东南,那么作为徐河上连接清苑与安肃要津的徐河桥当是南北走向,在《道光安州志》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其记有“徐河,发源于易州雷溪,入安肃县境,过城南徐河桥,东北入漕河,归依城河”。

综合以上,刘因所过徐河桥绝不是冯庄石桥。冯庄石桥如果是徐河桥,那冯庄村恐怕就叫徐河桥村了,更何况从宋以后的可考文献中来看徐河以南并不属于安肃区划,也就是说冯庄村并不属于旧安肃。《读史方舆纪要》“徐水···与清苑分界”说的很清楚,而刘因《清苑尹耶律公遗爱碑》中对元时安肃清苑二县有关徐河改道的一段公案也有提及。

《弘治保定郡志》除了记载“徐河桥,在郡治北一十五里处,清苑之北,武遂之南”,还说它“南走荆楚,西走秦陇,贡赋朝觐无不由之,诚云会之要道也”。可见其交通之紧要。

徐河桥从北宋建村始先后经历了“徐河桥驿”“徐河桥铺”“徐河桥社”“徐河桥乡”“徐河桥村”等不同时期,千余年中,无数人在这里经行,无数故事在这里发生,不仅元代的刘因、明末的梁清标、清初的李绂在徐河桥上留下了诗句,1703年康熙老佛爷西巡回京师时也曾宿塌于此。金元时期大儒郝经在高嶷去世后的《哭高监察》诗中写道:“先生讳嶷,字士美,遂州人······今顺天北徐河桥上修桥碑,先生之父都转运使之文也,故及之。”此事也载于《康熙安肃县志》中。

有关徐河及徐河桥的资料还有很多,奈于笔者精力,此不细谈,待有志之士再做深究吧!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河北满城县一处遗址出土1600多件文物05-09

    新华网石家庄5月18日电(记者曹国厂)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河北省文物部门对工程所涉及的河北省满城县一处战国及汉代时期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勘探与发掘,发现……

  • 昆明北市区托儿所招生选昆明睿思幼儿园05-09

    一、家长在听到孩子“被欺负时”要安抚孩子的情绪,但又不要表现的过于紧张和生气,避免自己的负面情绪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要向孩子传达“欺负”并不可怕,可以解决,让孩……

  • 约!南市区新建笼式足球场,球迷切磋球技又有好去处05-09

    原标题:约!南市区新建笼式足球场,球迷切磋球技又有好去处!5月5日,南湖文化生态园笼式足球场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球迷切磋球技又有好去处。南湖文化生态园笼……

  • 阜平县抬头湾村丁玲小院举办朗读会05-09

    保定晚报讯(通讯员张金刚)日前,“红色文脉传薪火——阜平县抬头湾村丁玲小院朗读会”在阜平县北果园镇抬头湾村举办。该活动由阜平县北果园镇党委、政府主办,阜平县文联……

  • 也谈“徐河桥”05-09

    徐水县以徐河而得名,有关徐河的历史地理脉络探源,时人考据已很详细,但作为以徐河命名的古桥,人们对其认知仅来自于旧县志里的只言片语。近日,笔者在“寒岚藏奇”微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