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土默特右旗 > 正文

西口之路通古今

日期:2023/5/10 10:56:17 浏览:

土默特右旗

【晋陕蒙三省区界碑】

土默特右旗

【鸟瞰府州古城】【杀虎口】【清水河境内明长城】【包头北梁老照片】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人口迁徙事件之一。走西口,走出了一条发展之路、团结之路、繁荣之路。内蒙古日报社“循迹西口”采访组一行8人,循着当年晋陕冀先民们走西口的足迹,越长城过黄河,19天行程3000多公里,深入山西省忻州市、大同市、朔州市,陕西省榆林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的17个旗县市区采访,通过寻访历史印记,倾听历史留声,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动人故事,展现各民族在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一站:托克托县

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采访组一行驱车从内蒙古日报社出发,沿呼大高速公路走进托克托县,感受千年古云中的发展脉动。

托克托县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县城圐圙一址三城城套城,周边林林总总撒落着11座古城遗址。从秦汉时代的古云中,到隋朝的云内州,唐朝的东受降城,辽金元的东胜州,明朝的东胜卫,清朝的托克托厅,穿越千年的烟云往事在这里汇聚升腾。托克托县博物馆馆长石磊介绍,馆内一级馆藏文物汉代铜印“云中丞印”见证了2000多年前汉代云中古郡的历史变迁。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黄河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在此交汇融合。

距离托克托县博物馆以西3公里左右,一座夯土修筑而成的古城赫然矗立在面前,这便是大名鼎鼎的东胜卫,它见证了云中大地的烽火欢歌。古城斑驳的断壁,耸立在蓝天黄土之间,历史的沧桑扑面而来。历经数百年风雨,卫城的主体结构奇迹般被保存下来。

“卫”是明朝的军队建制,每个大卫的编制一般是5600人。明太祖朱元璋在北部密集设卫,建起了329座卫城,东胜卫便是其中之一。

长城长,长城两边是故乡。绵延晋蒙边界的明长城、卫城、古堡,曾是古代边塞重要关隘,也是走西口的必经之路,它们就像一座桥梁和纽带,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联系在一起,见证了走西口这段波澜壮阔的人类迁徙史。

托克托县河口村地处黄河“几”字形拐角的北缘,是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清代,水流的交汇让河口村的古渡发展成了当时黄河中上游地区最为繁忙的渡口之一。这里也成为从山西走西口,前往内蒙古包头、巴彦淖尔等地重要的水旱码头。如今的河口村古渡虽然废弃,但黄河滔滔,千古如旧,在奔涌的巨流之中,这里的人们始终借力于山川大地,寻求着属于自己的过往和发展。

河曲弯弯听涛声,古窑林立葡萄兴。双河镇郝家窑村有着悠久历史,300多年前,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走西口的郝家两兄弟来此挖窑定居开荒种地。如今,这里大力发展葡萄采摘、农家乐等休闲农业旅游观光产业,打造沿黄休闲观光经济带上最具影响力的民俗旅游村。2017年,郝家窑村被农业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0年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行列。

为了留住这段珍贵历史印记,郝家窑村建起村史博物馆,梳理村庄发展脉络,收藏展示村民以前使用过的老物件。产业带头人郝争平说:“在村民富起来的时候,村史文化不能忘,让年轻人和外地游客更多地了解郝家窑村的历史过往。”

第二站:清水河县

“九曲黄河十八湾,最美不过老牛湾。”清水河县老牛湾是长城与黄河相逢握手的地方,见证了历史长河中汇聚交融、包容互鉴的走西口故事。

明清以来,老牛湾成为走西口的重要水旱码头,大批山西人和陕西人通过这里走到草原,或开荒种地或经营商号,各民族文化相互濡染,形成了独特的生活风味和文化情调。

一泻千里奔腾向前的黄河绕着大峡谷迂回徘徊,形成“S”字弯,让这个靠天吃饭的小山村一跃转型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老牛湾人吃上了生态旅游饭、踏上了发家致富路。

60多岁的老牛湾村村主任白润为也是走西口的后人,年轻时曾经当过两年多的扳船汉,个中艰辛滋味难以忘怀。他说:“以前这里特别穷,村民们住窑洞喝窖水,种地靠天吃饭,我在黄河水道拉纤扳船,既辛苦又危险。旅游业改变了老牛湾,现在水泥路通到村,自来水进了户,乡亲们办起农家乐,生活一年比一年强。”

告别老牛湾,沿着明长城一路向东,来到长城脚下的北堡乡老牛坡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1937年10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老牛坡党支部,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晋绥交界地区成立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

清水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石潮瑞介绍,过去几年,县委加大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力度,现已形成以老牛坡党支部旧址和展览馆、北堡抗战遗址、北堡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等10多处教学点,成为远近闻名的党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驱车沿209国道向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行进,来到了清水河县北堡乡口子上村,这里至今还遗存有一块赞美清康熙帝四公主功德的“四公主德政碑”。

清水河县文史专家刘建国介绍,明清至民国时期,口子上村一带为关口要道。边贸开禁,关口大道往来驼商马队络绎不绝,一时极盛,吸引了边墙以里平鲁、偏关等地人口大量迁入。

第三站:偏关县

沿209国道一路南行,进入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域。

“半壁孤城水一湾,万家烟火壮雄关。黄河曲曲涛南下,紫塞隆隆障北环。”明人崔镛的《偏头关》诗形象地描述了偏头关在当时边防上的重要地位。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登上偏头关城,西望黄河,滚滚而来,长城险地雄关、边防要冲的气魄一览无余。这里是历史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错之处,曾经金戈铁马狼烟四起,也曾商贾云集繁华一时。

长城,像一座桥梁和纽带,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联系在一起。据当地有关专家介绍,居住在山西宁武府或晋中其他地方的人,走西口不走杀虎口,而是直接走偏头关一线。

偏关县素有“中国长城博物馆”之称。站在晋蒙交界处明长城红门口关隘眺望,坡梁沟峁绵延不绝,烽燧墩台星罗棋布。过红门口,向左前方行进约500米,到达红门利市旧址。这里曾是明代闻名晋陕蒙,继张家口后,第二个汉蒙通商的边境集贸市场。

水泉乡文化站站长高振清站在高处指着沟里通道介绍说,这里一边是山西省偏关县水泉乡水泉村,另一边是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北堡乡川峁村,明朝“隆庆和议”之后,这里成为晋蒙商人互市贸易第一站、“口里”“口外”贸易交往的大集市,号称红门利市,当时水泉营堡里80%以上住户从事贸易工作。

似水流年,繁华褪去,但水泉人经商的脚步没有停歇。当地粮油贸易商人刘生平的足迹遍布晋蒙两地,每年都要从周边及内蒙古的清水河县、凉城县等地收购小杂粮,再卖到全国各地,年流水额达到5000多万元。

第四站:河曲县

“二姑舅捎来一封信,他说西口外好收成。”这是二人台《走西口》中的一句唱词。采访组一行来到被誉为民歌故乡的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

河曲民歌源远流长。700多年前,中国“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就诞生在这里。近两百年来,河曲民歌益发兴盛,《河曲县志》中记载:“户有弦歌新治谱,儿童妇老尽歌讴”,时至今日,不论年长年幼,河曲人都能来上几句。

一曲《走西口》,百年泪长流。正是走西口带来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相互交流结合,形成了诸如二人台这样文化融合的产物。

在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团,国家一级演员、二人台表演艺术家王掌良老师正在指导青年演员们排练节目。王掌良是土生土长的河曲县人,他在河曲县学习二人台艺术,后来进入内蒙古二人台艺术团,他的演唱深受内蒙古、山西及周边省市民歌、二人台爱好者的喜欢和认可。2003年10月参加中国首届南北民歌擂台赛获“歌王”称号。2013年,退休后被聘任为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团团长,常年往返于晋蒙之间,成为两地文化艺术交流的使者。

他说:“河曲县跨过黄河就是内蒙古,晋蒙文化相互交融,山西二人台婉转、细腻、柔美,内蒙古二人台高亢嘹亮、起伏跌宕,两家各有所长、各有特点。”

历史上有“旱西口”与“水西口”的说法。“旱西口”就是以杀虎口为代表的长城众多关口,而“水西口”,则地处晋陕蒙交界、黄河岸边的河曲县,这里拥有留存至今的历史遗迹西口古渡。

站在西口古渡奔流不息的黄河岸边,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曲河灯会传承人刘喜才介绍说,河曲西门外的黄河码头,是山西与“口外”交易的第一门户,当时的河曲县上至包头市,下到碛口镇,水运繁忙,商贾云集。

漫漫西口路上,河曲人从西口古渡过黄河,徒步北上,肩上一根扁担,一头是简单的行李,一头是果腹的干粮,有的则是刚出生的娃娃,他们进入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然后北上达拉特旗,再跨黄河,到达包头市、巴彦淖尔市等地。

大迁徙带动了大融合,河曲县蒸四碗等特色饮食也传入内蒙古西部,逐渐演变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六六八八”宴、包头市东河区的“八大碗”、巴彦淖尔市的“河套硬四盘”等特色佳肴。河曲人喜爱的酸粥、碗托等地方小吃,也在内蒙古西部落地生根,经过改良,添加各地风味小料、配菜,口味升华自成一派。

沧海桑田,如今的河曲县不再是那个偏僻落后的穷地方。就连大山深处的榆岭窊村也在返乡能人张福田带领下,发展有机订单农业,2021年人均收入达9.6万元,较2008年增长了30倍,成为当地一个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第五站:府谷县

采访组一行从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城出发,沿韩河公路驱车一路南行,再经保德县跨过黄河大桥,进入一河之隔的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城。只见城内高楼林立,一派欣欣向荣。

府谷县,位于陕西省最北端,北接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东与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隔黄河相望。上世纪80年代,随着陕北能源的大开发,府谷县异军突起,迸发出强劲的发展能量,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

站在府州古城上眺望,黄河在此转了一个大弯。自古黄河向东流,但在府谷,黄河却向西流。数百年前,这里是人口迁徙的重要门户。无数陕西、山西人从这里走西口,走向内蒙古。讲解员张慧说:“明末清初到民国,不仅府谷人,河对岸的许多山西百姓也通过府州古城走西口。”

府谷县对走西口这段历史特别珍视,多次组织新闻媒体和专家学者重访走西口路线,挖掘研究走西口故事。当地民俗文化学者傅凯顺介绍,西口路是逃难求生之路,也是贸易经商之路、创业致富之路,不仅推动了当时“口里”“口外”的经济文化交流,而且增进了各民族间的友谊。

在从府谷县前往准格尔旗的路上,采访组一行意外“闯”入一处古色古香的古镇——黄甫镇。这里保存有许多清代民居,建筑工艺精湛,规模宏大,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这些民居都是府谷走西口的人们致富后返乡修建的。

据史料记载,黄甫镇是走西口的出关要镇,受益于明清时期的汉蒙互市,在清中叶达到繁荣昌盛巅峰,城内住着约两三万人,时人形容黄甫镇是“车水马龙走,人流如潮涌”,号称“金黄甫”。

第六站:准格尔旗

从府谷县黄甫镇一路向北,进入“鸡鸣三省”的准格尔旗龙口镇,这里是走西口的重要驿站和目的地。从府谷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2023年105-10

    来源时间为:2023-05-102023年1-4月,和林格尔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61251万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年度预期目标150300万元的40.75%……

  • 西口之路通古今西口之路通古今05-10

    【晋陕蒙三省区界碑】【鸟瞰府州古城】【杀虎口】【清水河境内明长城】【包头北梁老照片】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人口迁徙事件之一。……

  • 转发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清水河县人民政府年产8000吨05-10

    来源时间为:2023-04-26清水河县人民政府:你县呈报的《清水河县人民政府关于清水河县人民政府年产8000吨速冻甜玉米粒加工项目建设用地的请示》(清政发〔2……

  • 九原区:“积分热力榜”助力社区治理提档升级05-10

    “4月份社区工作热力榜发布了,快看看我们富力社区排名怎么样。”为提升社区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发展,包头市九原……

  • 武川县上秃亥乡人民政府武川县上秃亥乡农畜产品产加05-10

    来源时间为:2023-05-092023年05月09日至2023年05月16日每日上午:00:00至12:00下午:12:00至23:59(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