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石嘴山市 > 正文

石嘴山:乘“数”而上打造数字城市新生活

日期:2023/6/26 22:53:41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2-10-30

轻点手机,天气预报准确到小时;再点,可以看到公交车驶入站点还需要多久;去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事项,“掌上预约”“一窗通办”省时省力……在石嘴山市,“事事好办”的背后,有一张庞大而精细的数据网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数字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如今数字化已融入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2021年以来,石嘴山市将数字政府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推进政府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和监管效能、增强数字化治理和政府运行能力,取得良好阶段性成果。

“数字”托起民生幸福

数字城市建设给石嘴山人带来了什么?人们生活方式的悄然改变给出了答案。

“以前抄表员要挨家挨户上门,很不方便。现在打开水表,用了多少水,要交多少钱,一目了然。”10月26日,大武口区长兴街道兴民村村民苏丽霞说。今年以来,“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项目建设,让石嘴山市的城乡居民深刻体会到智能水表带来的便捷。

“超市出售的食品,在上架前要将信息录入系统,如果食品保质期到了但还没卖完,系统就会对商家发出预警。”石嘴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任国江说。石嘴山市“互联网+监管”系统运行工作共13项任务,涉及46个单位。全市共认领754项监管事项,监管行为覆盖率达87.42%。

“以前出来买药要带医保卡,现在用手机上刷一下就可以使用医保卡买药了。”在药店买药的李女士说。目前,石嘴山市医保电子凭证激活人数达45.89万多人,使用电子凭证结算医保费用人数达7.37万多人,全市166家定点医疗机构和444家零售药店实现扫码服务全覆盖,实现“看病不用卡,只用医保码”。

“我来办理营业执照,本来以为要排很久的队、手续很繁杂,没想到来了就能办理。”近日,石嘴山市政务服务大厅,办理营业执照的杨女士说。当天,杨女士拿着身份证在企业智能审批自助机上轻点几下,就将营业执照打印出来。在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大数据支持下,让“群众少跑路,数据多跑腿”成为现实。“市本级45个部门1387项事项100%实现网上受理,全程网办率达80.7%,部门进驻率和事项进厅率均达到92%以上。”石嘴山市审批服务管理局运行监督管理科副科长马海宝说。

近年来,石嘴山市依托信息化手段,不断加强“互联网+”建设,让市民共享“数字之城”的便捷高效。如今,“数字”正深入石嘴山市的各个角落,小到衣食住行,大至管理决策,数字城市“路路皆通”,稳稳地托起民生幸福。

在盐碱地上“植绿生金”

眼前的平罗县宝丰镇宝丰村,与3年前大不一样。“以前我们村土地白茫茫的一片,只能种一些玉米和小麦,收成也不好。自从搭建了盐碱地高效利用智能控制中心,情况好太多了。”近日,宝丰村党支部书记刘毅开心地说。

宝丰村因地势低洼,黄河水倒灌,土地盐碱化严重。2020年,盐碱地高效利用项目在平罗县宝丰镇、陶乐镇和惠农区庙台乡实施,对包括宝丰村在内的2.8万余亩农田耕地进行盐碱地治理,并建设盐碱地大数据与智慧农业。

在宝丰村搭建的盐碱地高效利用智能控制中心,运用物联网、4G无线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起盐碱地改良智能控制中心云服务平台,同时接入节水灌溉系统,实现管网智能化管理。

“着手做的时候,很多村民都反对。他们种了一辈子地,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甚至觉得我们在胡闹。”刘毅回忆道。因为土地盐渍化严重,村民们想了许多办法去改善,牛羊粪往田里撒了一筐又一筐,但效果甚微。看着技术人员在耕种好的土地上开沟造渠埋管子,他们打心眼里不乐意,更担心一年的辛苦打了水漂。“有个70多岁的老爷子,一开始看见我们这样弄地,就没给我好脸色。现在,只要我们路过他家门口,他都会乐呵呵地出来和我们打招呼。”刘毅说。

土壤盐渍化改良的成果,村民们有目共睹。原本只能种植玉米和小麦的土地,现在种上了枸杞、菌草、苜蓿等,收益明显增加。其中,菌草种植由福建援宁专家林占熺教授带领科研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去年,在宝丰村种植的菌草喜获丰收后,这个黄河岸边的小村庄引起了亚洲、非洲、欧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关注。不同肤色的人们,通过互联网设备实时对菌草护岸阻沙、菌菇栽培、防风固沙等效果进行观察和交流探讨。

去年,宝丰村通过流转村集体土地示范种植菌草1200亩,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带动群众户均增收8000余元,村集体年增收30万元。此外,村里还配套建设菌棒加工车间117亩,以菌草为原料制作菌棒、培育食用菌,实现菌草产业链条闭合。

在各路专家学者和现代科技的帮助下,经过科学治理,宝丰村示范区土壤全盐含量降低30%以上、pH值降低5%—10%。“我们村能有现在的成果,离不开数字科技。”刘毅感叹道。

学校上空有朵“智慧云”

每天下午的午读时间,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很是期待。原本吵闹的教室,在语文教师周玉荣打开智慧黑板播放绘本后,会立马安静下来。“以前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我嗓子都喊疼了。现在只要一打开绘本,话都不用多说,孩子们就会规规矩矩地坐好。绘本将知识和动画结合起来,既能让孩子们学习知识,还能让孩子们喜欢上学习。”周玉荣告诉记者。

该校从2016年开始尝试将互联网与课堂相融合,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营造良好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来做一下这堂课的随堂练习吧。”数学教师乔华将练习布置下去。这堂数学课的教室和普通教室不太一样,每6名学生围坐成一圈,每名学生面前有一个平板电脑,乔华将练习题发布后,学生们可以直接在平板上作答。通过智慧黑板,乔华可以看到每名学生的解题过程。她将其中一名学生的解题思路共享到智慧黑板上,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有没有更好的解题方法。

“互联网+教育”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的固定模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高,学习积极性也明显提升。

“前几天的党史课,我感觉特别新颖,非常激动。”六年级学生谷易阳兴奋地说。在学校举办的主题活动中,学生们戴上了VR眼镜,就能体验红色之旅。“以前我们只能通过文字自己想象。现在戴上了VR眼镜,更能体会到革命先辈的革命乐观主义和不容易。”谷易阳说。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互联网教学能增强教学活动的启发性、趣味性和时代性,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使课堂教学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

“互联网贯穿我们教学的全过程。从教师备课,到课堂讲课,再到课后总结、教师培训,每一步都和互联网紧紧联系在一起。对我们的教学活动有非常大的帮助。”该校教科室赵扬扬说,学校以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为契机,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各学科教学、教研活动深度融合。

目前,石嘴山市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应用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

数字经济成为企业发展新引擎

宁夏海力电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高大的生产设备自行运转,鲜少看到工作人员。这家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企业,员工仅百名。“我们从2006年成立以来,车间的数字化水平就比较高。现在,人工基本上只是辅助监控机器运转和检测产品。”海力电子综合部主任杨建军介绍。

目前,拥有高数字化车间的企业在石嘴山市不在少数:九天智能科技年产2亿片半导体模块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建龙钢铁和格瑞精细化工获批自治区数字化车间,杉杉能源和大窑饮品获自治区智能工厂称号,华为公司与滨河永泰化学公司智慧工厂项目建设接近收尾……

随着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企业的数字化发展,不仅是企业发展战略需求,也能更加精准地了解用户需求,降本增效。

近年来,石嘴山市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以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数字化改造为抓手,完成114个重点项目数字化改造,建成各类数字化应用示范企业38家,建设投运矿产、化工、物流等多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打破了传统制造业边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和优化升级,助推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近日,记者在石嘴山数字经济产业园的呼叫中心看到,一众年轻的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工作,交流声、电话声、键盘声此起彼伏,客服专员通过电话与客户沟通。

“在这里工作的人员平均年龄23岁,都特别年轻。”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邢立斌说。入驻该产业园的企业主要为通讯、电商、金融、快递物流等领域提供线上咨询和销售等服务,目前入驻数据外包企业12家,电子商务、网络科技、影视传媒等企业71家(在孵企业38家),2021年产值近亿元,带动就业近2000人。

石嘴山市着力培育电子信息产业,集中实施芯片、半导体模块、电极箔等生产项目;全力打造以优宜家为主体,数字经济产业园、科技创新中心为补充的“一体两翼”网络经济产业园,实现了基础电子硬件产业和数据服务产业从无到有的突破。(见习记者蔡莞郁文/图)

丰收的宝丰村。(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的学生正在运用互联网上课。(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石嘴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在电脑上进行监督。(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石嘴山市气象局工作人员在进行气象监测。

市民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申领营业执照。

【短评】

让数字经济赋能美好生活

出行“掌上公交”来规划,就医“在线医疗”来帮忙,学习“线上教育”来辅导……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数字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已经深深融合于数字化发展的潮流中。数字经济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让人民群众获取各类服务更加高效便捷,也让各级政府政务服务驶向“快车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坚持系统谋划、高位推动数字宁夏建设,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探索出了一条以资源引企业、以市场换产业、以应用促发展的路子。数字基础不断夯实,数字潜力加速释放,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目前,宁夏数字信息产业集聚态势初步显现,全区共有规模以上数字信息企业83家,基本形成以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云基地为主的“一核、一基地、多区”产业布局,银川经开区、西部云基地集聚了全区83%的数字信息企业,产值占全区的75%。与此同时,我区也面临全产业链数字化有待加强、信息安全风险上升、缺乏数字化创新人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将数字信息产业纳入“六新”产业,以宁夏枢纽和数据中心“双中心”建设为抓手,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