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吉隆县 > 正文

日喀则市吉隆县吉隆镇掠影

日期:2023/8/25 9:36:26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0-12-22

素有“珠穆朗玛峰后花园”美誉的吉隆沟,地处喜马拉雅山脉深处,海拔从县城的4300米直降为1800米。越野车沿蜿蜒的公路穿行于山谷,只见远处雪峰矗立、云雾环绕,眼前满山翠绿、鸟语花香。

吉隆,藏语为“舒适村”“欢乐村”之意。这里与尼泊尔接壤,边境线长162公里,县域面积9300平方公里,辖4乡2镇41个村(居),总人口1.79万人,生活着汉、藏、回、珞巴等民族。

曾经的吉隆沟交通闭塞、发展落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雪域边陲旧貌焕新颜。尤其经历“4·25”地震后,吉隆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更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风景如画的小康家园

吉隆县

远眺吉隆县吉隆镇一角

吉隆镇的玛嘎边境小康村,藏语意为“敬爱母亲”。在玛嘎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广场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红色标语分外醒目。作为边境一线的村居,玛嘎村各族干部群众努力“做祖国母亲的好孩子,像敬爱母亲一样爱党爱祖国,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珠峰后花园”,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传承爱国守边精神,携手奋进新时代新征程。

2015年4月25日,邻国尼泊尔发生里氏8.1级地震,波及我国西藏吉隆、聂拉木、定日等地。其中,在吉隆境内造成部分人员伤亡,3683户房屋受灾,道路、电站、通讯基站等多有受损,并引发地质灾害隐患。面对近百年来西藏最大的地震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亲切关怀下,当地党政军警民协调联动,各族同胞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尤其让人深为感动的是,地震发生后,吉隆居委会的老阿妈尼玛曲宗不顾余震危险,从家里房屋废墟中找出了毛主席的画像。

地震后的残垣断壁,阻挡不住当地干部群众追求幸福小康生活的步伐。紧盯“二年基本完成、三年整体跨越、五年同步小康”重建目标,吉隆县通过中央财政补助和自筹,3年内先后投入13.39亿元,实施民房恢复重建、特色小城镇打造、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项目落地、公共服务强化和地质灾害治理等9大类87个项目,恢复生产、家园重建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

如今,曾经满目疮痍的灾区早已变成了风景如画的景区,群众的住房宽敞了、环境美了、笑容多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也更加坚定,各族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正携手迈进小康社会。为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玛嘎村群众自发在石头上刻下“吉隆不会忘记”六个大字,存放于吉隆县“4·25”抗震救灾纪念馆。

吉隆县

吉隆沟的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村民米玛普布的家门前,停放着自家的大马力拖拉机,二层小楼的窗台上鲜花盛放,庭院内各种蔬菜长势喜人。50岁的米玛普布对“4·25”地震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当时正在亲戚家帮忙的他,眼见着房屋震动、歪斜甚至坍塌。最后虽无人员伤亡,但顷刻间自家的房屋全部倒塌,经营的小卖部物品也毁于一旦。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地震发生后,村里组织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开展了自救。随着更多救援官兵及时赶到,整个救援有序高效地进行着,灾民第一时间被安置好,大家的情绪也很快得到安抚。来自各地的救援物资陆续运来,从大米、糌粑、蔬菜到大衣、棉裤、皮鞋,每家每户的生活物资都很充足。米玛普布家的大衣柜里,至今还珍藏着当时发放的棉大衣等物品。漂亮的藏式橱柜里,则摆放着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时中央代表团赠送给各族群众的打茶机。

吉隆县

吉隆镇玛嘎村村民米玛普布和妻子在自家客厅

米玛普布和妻子达娃曲珍的勤劳肯干在村里是出了名的,特别是新家园重建以来,夫妻俩勤劳致富的劲头更足了。玛嘎村属半农半牧区,米玛普布家不仅养了20头牛,今年种的油菜、青稞、荞麦、豌豆和土豆收成也不错。依托丰富的林下资源,夫妻俩在非农忙时节上山挖虫草、采菌子,收入亦非常可观。两人还抽空外出打工,加上边民补助、林业管护员等政策性收入,一年下来全家至少八九万元入账。

说起今昔对比,米玛普布握起拳头,先是伸出小拇指,“以前是这个。旧房屋里黑黑的,出门都是泥巴,人畜混居,思想观念也落后。”他激动地说着,又向记者竖起大拇指,“现在是这个。新房有了,水电路全通了,大家的想法也变了。外出打工、开店的多了,买车的人也多了。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这一切都不会有!”

同时,村里的特色产业发展也正给大家带来更多的红利。在玛嘎,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藏白酒,这种以荞麦作为原料的酿酒工艺在当地有着悠久传统。随着脱贫攻坚和边境小康村建设的推进,2017年,玛嘎村成立藏白酒加工合作社,全村91户中有79户入股,每户投入1400元,加上村里筹措的项目资金,总投资30万元,年底统一分红。眼下,合作社在公路沿线设了临时销售点,还申请了注册品牌商标。

沿着盘山公路抵达玛嘎村旧址附近,一座依山而建、用石头垒砌的藏白酒加工厂跃然眼前。周边风景怡人,满山的松树透出清香。庭院式加工厂左右两侧是品酒室,可供游人在此品美酒、尝美食。沿石阶而上,酿酒间内安置着藏族传统的酿酒设备。合作社统一收购原料后,由村里的酿酒能手在此酿一年的新酒。

万众一心抓巩固,干群同心奔小康。就在玛嘎村合作社积极推进的同时,2017年底吉隆县实现脱贫摘帽,退出国家深度贫困县行列,开始在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上下工夫。

到去年底,全县推进包括玛嘎藏白酒在内的产业项目28个,兴建了富民商贸中心、边贸点扶贫综合经营中心、洗车场,打造了霍尔巴羊经济圈、藏香猪标准化养殖及电子商务项目等。同时,推进奶牛、藏鸡、竹编、皮革、木碗等合作社扶持项目,还新建了吉隆口岸帮兴仓储物流二期和霍尔巴羊人工种草建设项目等。

老玛嘎村静静坐落于山间,野花椒树、桃树、苹果树上结满了果实。地震后,村民将没有倒塌的房屋加固,用于圈养家畜。这里依然保留着当地特色的木式院墙,墙基砌石头,上方垒木头。曾经,当地村民主要靠上山伐木砍柴为生,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如今,满山郁郁葱葱,生态保护意识深深扎根在老百姓心中,哪怕是一棵小树苗都不会带下山。

记者在进村路上偶遇了57岁的普珍,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显得年轻,正忙着从山上把割的草背回家。家中的30多头牛全靠她和丈夫照料。普珍说丈夫是一名党员,在牧场要起带头作用的。现在每个牧场都有党员,带领群众放牧巡边。“共产党好!习近平主席好!我们吃住啥都有了,感恩党!”普珍高兴地说。

索朗次旺和自己的母亲正在老村内准备给奶牛挤奶,房屋里储备了满满的过冬饲料。今年34岁的索朗次旺从17岁起开始放牧,他的哥哥是村干部,姐姐在日喀则市生活。前几年他身体不大好,现在慢慢康复了,正想着成家立业好好孝敬老人,还准备到村夜校参加学习。“现在发展变化非常大,生活条件都特别好。一边放牧,一边巡边守边,我们对边境的一草一木都很爱护。”索朗次旺说。

从盘山公路向山脚下望去,玛嘎村栋栋新居上飘扬着五星红旗。听说,新村附近的山上不久后将架起一条索道,为发展乡村旅游打基础。

“祝福伟大的祖国!”

今年国庆节与中秋节同在一天,全国人民沉浸在欢度双节的喜庆氛围中。在边境吉隆,节日的气氛同样浓郁。虽然受疫情影响没有组织大型文艺表演,但升国旗、入党宣誓、歌唱祖国这些活动一样也不少。

10月1日一早,玛嘎村第一书记洛桑多吉就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广场上为升旗仪式做准备了。每周村里举行升国旗仪式时,乡亲们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

今天的仪式开始前,每家每户的村民代表身着盛装,比平时来得更早,心情也更加激动。北京时间10点整,大家排成整齐的队列,随着《义勇军进行曲》伴奏响起,大声齐唱国歌。国旗冉冉升起,在高原上空迎风招展。

“今天非常高兴能在国庆节和大家一起参加升旗仪式,我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很自豪!”31岁的洛桑兴奋地说,国家越来越富强,家乡变化也特别大。以前是土房、石头房,现在都是钢筋水泥建造。他自己平时开车拉货,以前是土路,现在到哪里都是柏油路,“特别方便!”

69岁的老村主任洛桑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和现在真是天差地别。过去日夜操劳,只为挣口饱饭吃。现在党和国家政策特别好,我们想吃什么都能吃上,也不用那么苦了。两不愁三保障都有了,养老保险也有,过得特别幸福!”

“祝福伟大的祖国!”年轻的尼玛卓玛略带害羞,在阳光下笑得更加灿烂,表达着玛嘎村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心声。

参加升旗仪式后,全村党员来到抗震纪念馆的宣誓台前,由村党支部书记多吉索加领誓,重温入党誓词。目前,玛嘎村有党员19名、预备党员两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59岁的多吉索加任村支书已有20个年头,他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与全村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是要时刻提醒自己永远不能忘记入党初心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980年中央第一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今年召开第七次,我们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说要长久性保护生态,长久性守边护边。总书记的嘱托我们将永远牢记在心里,并且要传承一代又一代。”

46岁的达娃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她希望自己能够更好地服务群众。“发展生产要靠双手,务农和放牧都不能放松。如果我能更多地帮助到乡亲们,心里会非常高兴。”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日喀则市边境线长达1750多公里,从仲巴县到吉隆县一路走来,今天又参加了玛嘎村的升旗仪式,我再次切身感受到当地干部群众守边护边的强烈责任感和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党的政策这么好,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民族团结一家亲,西藏的未来更美好!”陪同记者采访的日喀则市民委副主任强巴顿旦深有感触地说。

多民族家庭的美丽人生

王康健与藏族姑娘米玛在吉隆结下百年之好;刘志宏与藏族姑娘索朗用勤劳的双手撑起温暖小家;龚仕凯与达曼姑娘普布卓玛夫妻恩爱,携手创造幸福美满家庭……在吉隆镇,一个个多民族家庭的故事,诠释着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情感,讲述着团结一心共奔小康的幸福喜悦。

10年前,从河南来吉隆打工的王康健,与同在当地发电站务工的本地藏族姑娘米玛相识。两人情投意合,喜结良缘。结婚后,王康健在镇上打工,米玛照看家庭,还学着将河南菜融入了藏餐。平时,夫妻间多说普通话,如今王康健也能听懂不少藏语,习惯了乡亲们叫他“巴桑”。

王康健的儿子尼玛次仁在吉隆镇完全小学读一年级。记者到他家时,河南老家的奶奶正在微信视频里亲切地叫孙儿“小龙”,姑姑家的孩子也欢快地同尼玛次仁打招呼。这几天,王康健回河南考驾照了,打算买辆小车搞客运。尼玛次仁希望自己以后也常去河南,“老家兄弟姐妹多,想必会很热闹”。

索朗的家靠着一座巍峨的大山,山顶白雪皑皑,庭院内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38岁的索朗是个勤快的妻子,把家里打理得干净整齐。丈夫刘志宏去拉萨打工了,双胞胎女儿白珍、达珍在县城读初中。23岁那年,索朗与刘志宏一起回到丈夫的老家四川遂宁,按照当地习俗办了婚礼,随后在那里生活了5年。待举家回到吉隆后,被当地人称为“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昌都儿女共奋斗“藏东明珠”更耀眼08-25

    来源时间为:2023-01-14“藏东明珠”昌都,有藏族、汉族、纳西族、侗族、苗族、黎族、白族、土家族、瑶族、布依族等多个民族兄弟姐妹,共同生活在这片热土之上。……

  • 日喀则市吉隆县吉隆镇掠影日喀则市吉隆县吉隆镇掠影08-25

    来源时间为:2020-12-22素有“珠穆朗玛峰后花园”美誉的吉隆沟,地处喜马拉雅山脉深处,海拔从县城的4300米直降为1800米。越野车沿蜿蜒的公路穿行于山谷……

  • 力量:众擎易举拼出生命路08-25

    余震不断,灾情也不断扩大。地震发生前后、转移撤离前后、准备安置点工作前后,整个抢险救灾过程没有一项工作不是迫在眉睫。我们看到——灾情发生后,自治区党委、政府立即……

  • 松江区教育专家团赴定日县开展教育帮扶活动08-25

    四月上海,正值春暖花开,四月定日,却是寒意未尽。沿着国道318,一路向西,从东海之滨到珠峰脚下,这场教育人的奔赴,将跨越4000多公里!在这乍暖还寒的四月,上海……

  • 上海援藏拉孜小组助力县中学建成党建VR体验室08-25

    来源时间为:2021-07-15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上海援藏拉孜小组的大力支持下,七一前夕,拉孜县中学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