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平凉市 > 正文

集团化办学能否实现优质均衡?

日期:2022/7/25 0:35:51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2-07-15

□本报记者秦玉龙日前,备受社会关注的平凉市中心城区集团化办学揭牌仪式举行。按照市区教育部门的构想:集团化办学旨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促进教育质量均衡发展。以10所优质学校为龙头,20所地域相近、学段相同、水平各异的学校组合在一起,采用“强校带弱校”和“主校办分校”两种模式,合理引导校(园)长、中层管理人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任教师在核心校和成员校之间相互挂职、交流任职任教,促进校际间、城乡学校教育质量均衡发展,化解中心城区“择校热”“大班额”“入公办园难”等难题,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集团化办学并非平凉独创,它作为教育改革的一种探索实践,在其他地方已推行多年。对于中心城区教育集团的成立,市民议论纷纷,莫衷一是。记者认为,敢于大胆尝试改革,就值得鼓励。因为改革的初衷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目的是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优质化,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这是推动教育融合发展、均衡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纵观其他城市,自推行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以来,的确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集团化办学在提升整体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破解“择校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平凉城乡已经跨越了基础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阶段,人们对公平优质教育的需求变得日益强烈,让自己孩子“上好学校”的愿望更加迫切。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批青年农民进城务工或购房、租房居住生活在城市里,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去城里上个好学校,将来考个好大学。同时,也因为平凉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南北二塬很多乡村家长,也把孩子送到城里来读书。这些因素的叠加,导致中心城区部分学校一“位”难求,也是形成城市重点学校“大班额”和一些乡村学校因缺学生“空心化”的重要原因。如何破题?平凉市区教育部门这些年想了很多办法,尝试了很多做法,虽有改变,但始终未走出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困境。推行集团化办学,不是挂个牌子、搞个仪式那么简单。它是一项系统性的大工程,需要用心用情、久久为功。“强校带弱校”怎么带?“主校办分校”怎么办?这才是广大市民和学生家长最关心的核心问题。只有发挥集团管理的龙头效应,两校(园)在管理、师资、文化、品牌等优势资源上高度整合,变“挂牌”为“挂帅”,让家长信得过、社会有口碑,形成教育资源的“共享模式”,才是推进教育集团系统重构的支点。长期以来,薄弱学校、幼儿园之所以薄弱,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周边环境、生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关键点在于突破本校区和分校区双向流动的堵点,依靠激励机制,推进校(园)长和骨干教师交流轮换。早在多年前,教育部就发文提出,要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文件明确,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多提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中心城区推行集团化办学,希望通过强弱联手,以大帮小,通过“名校”“名园”帮扶,让那些薄弱学校、薄弱幼儿园真正强起来,缩小差距,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让每个孩子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风物长宜放眼量。改革刚起步,时间会给出答案。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