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鹤庆县 > 正文

云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推广学校落实“双减”第二批典型案例的通知

日期:2022/10/27 21:49:23 浏览:

下午第二课堂,学校“刺绣兴趣小组”的学生便和杨奶奶在一起学习刺绣技艺;“唢呐兴趣小组”的学生有模有样地吹起了唢呐;“泥塑兴趣小组”的学生则在郜师傅的指引下,学习“泥塑瓦猫成形”的技艺,看着一个个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的泥瓦猫逐渐成型,满脸都粘着泥土的孩子们脸上绽放出最纯真的笑容。“非遗文化”在校园里百花齐放,也使学校课后服务质量升级,形成特色。

25.大理州南涧县非遗文化进校园充实课后服务。聘请南涧县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将“南涧彝族跳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刺绣、剪纸等送进校园,让中小学生与非遗“零距离”接触,直观感受非遗技艺之美,传承非物质文化,提升学生精神素养。教育和文化部门携手,在学校挂牌成立国家级非遗项目“彝族跳菜”传习学校,非遗传承人阿本枝按时到学校精心传授“彝族跳菜”绝技,编导“彝族跳菜”打歌操,在学校大课间做打歌操。非遗传承人陈德到学校传授“民间剪纸”技艺,在全县中小学生艺术展示活动中,剪纸作品亮点频出。有一技之长的民间艺人到学校传授彝族刺绣,学生在穿针引线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认真细致的习惯。通过传帮带将有一定基础的学校老师培养成了跳菜老师、刺绣老师和剪纸老师,每个学校的课后服务至少都有了一个非遗内容。南涧县将本土非遗文化融入学校课后服务,让师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非遗保护意识,学校的课后服务也因有了非遗这一新鲜血液而变得丰富多彩。

26.大理州剑川县金华镇第二完小民族文化进校园增课后服务特色。学校坚持以“让教师品味精彩人生,让孩子享有幸福童年”为宗旨,力行“五育并举”。在课后服务安排组织中,除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心理辅导、社团与兴趣小组活动外,把弘扬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非遗文化与课后服务活动结合起来,组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民族舞蹈、白曲演唱、三弦弹唱等不同的兴趣小组。把白族特色文化引入校园,如木雕、泥塑、黑陶、扎染、布扎等手工艺,聘请剑川县阿鹏艺术团的专业老师开展民族歌舞进校园活动,如白族“霸王鞭”、白族三弦、白族童谣等,学校的大课间活动以跳白族舞蹈《啊勒勒》《霸王鞭》《七月火把节》和啦啦操为主。结合剑川县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全国文明城市,创新编排了白族歌曲《爱国卫生就是好》,为剑川县《白族健身操》少儿版配音等,让白族特色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27.玉溪市玉溪第四小学承续科教启智特色着力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学校以教师引领、课程渗透、活动开发、比赛促进四种方式开展科技特色课后服务活动,催生出以“创造发明、小机器人活动、科幻绘画和作文、模型活动、科普教育、科技实践活动”为主体,兼具创造性、实践性、探索性、劳动性为一体的创新性学校科普教育育人模式。学校内组团队外请机构,建立了“五室一廊三基地”的科教园地。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方式,利用课堂主阵地对学生开展科技教育渗透,建科普社团,开展科技研学实践活动,走进气象站,走进科普馆,用好校外的科普资源。学校利用多种媒体平台全覆盖开展科普宣传活动,营造科普教育氛围,以“科技”的理念,打造学生核心素养。科教启智与课后服务的科学融合,吸引近全校三分之一的学生参与进科技活动中来,师生们搭上教育与“双减”的新桥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航模、建模、无人机等项目均做到了全省领先、全国同步的水平,学校和师生多次获得科技竞赛、评比殊荣。科技启智教育,对学生从小进行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践行立德树人宗旨,赢得家长的广泛赞誉,课后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8.丽江市玉龙县太安乡中心校借助科协力量增课后服务科普特色。借助玉龙县科协资建的“科技馆”及“高美古天文台”等平台,组织做好“科技发展低碳生活,为每个学生创造科学新天地”为主题的科普活动。邀请科协教师开展系列科技教育讲座,介绍科技发展的历史、现状、前景及科技应用实例等身边的科技知识,为全校师生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学校每个教师设计一个主题引导学生挖掘各类科普素材,渗透科普教育。由教师具体指导技能训练,采用分组、合作等方式,制作一件件有创意的作品,提升学生的科普知识。如观察认识湿地公园拉市海常见鸟类,通过主题宣讲,指导学生写倡议书,制作手抄报、绘画等形式,再现候鸟的可爱、生命的可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科普主题活动的开展,掀起了学科学、做科学的热潮,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落实了普及科学的目标,提高了科学教育的质量。

29.昆明市官渡区东站实验学校三举措关心教师促课后服务保质量。用“双肩挑”的统筹思路,一肩挑课后服务的规范创新,一肩挑对教师团队的服务保障。为保证课后服务质量,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在“弹性上下班”制度的基础上又采取了三项举措。一是学校长远计。根据官渡区教体局“双减”工作推进会的精神,针对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科学分配、合理规划、分步推进,设计教师弹性时间紧急事务响应的工作平台与机制,避免因“弹性上下班”而影响日常工作。二是教师小确幸。初中部早上没有第一节课的教师,每周可有一次8:30到校上班。小学部保证每一位教师每周下午有两天可以4点下班,(如:双职工双双把家还;教师子女在幼儿园的,安排轮流去接等)加之每月半天的“零星假”、“代课单抵假”制度、子女中(高)考假,在减出学生幸福感的同时,增强教师幸福感。三是爱的小点心。9月学校工会为每位教师准备了一盒曲奇饼干,每月的每周一为教师送去了爱心糕点,为教师幸福加餐。

30.昆明市官渡区关锁中心学校优化弹性上下班关心关爱教师。在出台制度之前,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会议调研和问卷调查,摸清教师需求走向,同时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设置、思维阵营激辩等方式,让老师明确了学校管理和学科需求之间的互通关系,学会了换位思考。制度建立后学校采用三级管理机制确保弹性上下班顺利实施。一是学校人事总管,运用钉钉App平台进行管理,根据数据分析和制度将钉钉功能进行优化和科学设置,做到操作上方便、检查上有痕迹。二是年级组长分管,在学校课程设置的前提下,合理设置5+2年级课程和组内活动计划,在统筹安排和总结对比中,提出改进措施,年级组长是组内“弹性上下班制”的主要管理者、控制者和责任承担者。三是全校教师自管,实现弹性上下班时间和空间自管。同时,要求“弹性上下班班制”教师必须保证按时上课、按时教研、按时参加活动、按时完成学校、年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在关注教师的业务成长和学校的整体工作推进及改革发展情况下,明确弹性上下班“弹”走的是教师的疲劳和不良情绪,增加教师的幸福感。

31.临沧市凤庆县监督靠前助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这个学期感觉到什么新变化?”“作业都能在学校完成吗?”“你们是怎么安排学生的课后服务的?”这是凤庆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学校开展“双减”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时的场景。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监察组近距离监督的优势,擦亮监督探头,强化监督职能,采取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对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校落实教育“双减”政策情况进行监督,建立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广泛参与的监督体系,及时处置举报信息,对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求相关责任部门限期整改,并不定期开展“回头看”,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同时,联合教体、市场监管、人社等职能部门组建工作专班,全面梳理监督检查工作要点,建立监督工作清单,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拉网式排查,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当面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制定“双减”工作监督任务清单,对标对表开展精准监督。通过走访教师、与学生家长交流、查看相关资料等方式对学校落实“双减”政策、课后延时服务等内容进行检查评估,切实减少学生作业压力,积极推进学校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持续巩固“双减”落地见效。

上一页  [1] [2] [3] [4]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