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仁和区 > 正文

家门口的好学校‖仁和区平地镇中心学校

日期:2022/12/23 1:02:44 浏览:

地处偏远的农村乡镇学校,如何因地制宜

走出高品质特特色办学之路?

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中心学校

就是一个生动的实践。

十多年来的执着与坚守,平地镇中心学校改变了地方优秀文化埋藏深山无人识的现状,揭开了“俚濮”彝族古老文化的神秘面纱,成功探索了一条农村民族小学特色发展之路。在校园中孕育出传承的火种,让非遗文化散发独特魅力,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融,民族与世界的文化在这里激情碰撞。

平地镇中心学校学校始建于1917年,是一所寄宿制农村民族小学。现有28个教学班,学生774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625人,占80.75%。学校依托当地丰厚的俚濮彝族文化底蕴,研发校本课程、开展特色育人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育人环境,让优秀的本土文化浸润师生心灵。真正达到了“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效果。

学校成了师生快乐成长的摇篮,温馨和睦的家园。学生在校愉快学习,健康成长,阳光、自信、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明显提升,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最美乡村教师、四川省后勤孺子牛等名优教师不断涌现。

学校先后获得“四川省优秀乡村学校少年宫”“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优秀艺术社团”“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全国足球示范幼儿园”“全国中小学体育活力校园”“全国乡村温馨校园”“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年年被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评为“特等奖”。

追寻失落的民族烙印,担负优秀文化传承使命

抢救挖掘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每个村落都有文化特点,不同民族都有其地方特色。平地镇地处川滇交界处,俚濮彝族文化底蕴极为厚重。在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传承与发展俚濮彝族文化显得尤为重紧迫。面对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和学校艺术教育开展的重重困难,学校萌发了“抢救宝贵的俚濮民俗文化,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的想法。于是,学校动员教师们利用节假日走村串寨采风学习,组织教师及时地将收集的资料筛选整理。经过慎重的考虑,学校将“谈经古乐”“彝族打跳”“俚濮民歌”“彝族传统舞蹈”“彝族刺绣”等地方文化纳入课程,让孩子们唱起家乡的歌、跳起家乡的舞、奏起家乡的乐、绣出家乡的美。

定位特色教育,找准办学方向。平地镇有浓郁的历史文化资源,这里曾是南方古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驿站;汉朝文学家司马相如曾在此凿山修路,开疆扩土;三国时,一代名相诸葛亮曾由此挥师渡江,七擒孟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迤沙拉就坐落在这个小镇上。

近年来,学校持续将“俚濮民俗文化教育”作为办学特色,开展课题研究、策划特色活动、创编大课间操、完善校本课程、深入课堂改革、细化德育管理,走出了一条颇具民族特色的办学之路,促进了师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同时也为复兴民族优秀文化尽了一分力量,不断赋予其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内涵。

开展课内外特色活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学校以地方优秀文化学习传承为载体,以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为阵地,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后服务时间为保障,整合资源,共同发力,传承效果显著。

整合现有资源,提高活动质量。

师资力量整合培养。学校首先组建了“金沙古乐”教师民乐队,要求每位教师学习一种民族乐器。每周练习合奏,联系优秀民乐专家对教师们进行集训。另外,学校还外聘本地老艺人专家、市民乐专家担任校外辅导员,每周定时到学校开展专业指导活动。通过兴趣小组活动、艺术社团活动、师生结对指导等形式带动广大学生集体学习民族乐器、传承“谈经古乐”文化,形成了全校齐动员,师生共传承的非遗文化学习热潮。

课程学习整合提升。平地镇中心学自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以来,文化学习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逐步提升为专题社团化建设发展。学校大力开展“俚濮”民俗文化特色教育课后服务活动,开设了民歌、民舞、谈经古乐、彝绣等23项校本课程,天天开课,生生参与。“翰墨书香”书法社团评选为“攀枝花市市优秀学生艺术社团”。“谈经古乐民乐社团”认定为“四川省优秀学生艺术社团”。学校被评为“四川省优秀乡村学校少年宫”。

改革大课间操,舞动绚丽民族风。学校依托本地丰富的俚濮彝族歌舞文化,改革大课间活动,将“操”与“舞”相结合起来,创编了《笛脚畅想》《金沙彝笛》、彝《彝翮弦韵》《彝风鼓韵》四套大课间操。将美育与体育结合起来,让师生在校园大课间中实现了“在活动中锻炼,在锻炼中传承”的教育目标。学校特色大课间参加省、市各级大型活动表演20余次,并带动区域内多所学校纷纷开展课间操改革。羊皮鼓舞非遗课间操《彝风鼓韵》登上中央五台,并在教育部《传承的力量》特别节目中播出,参加全国中小学体育活力校园优秀案例评选荣获“突破限制组”奖项,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搭建多样舞台,展示个人风采。学校开展“非遗艺术之音”师生器乐展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等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学校创编的《站在山顶望家乡》《放羊调》《挖木碗》《方山谣》等合唱、舞蹈、器乐节目多次在各级比赛中崭露头角,让学生登上了更闪亮的舞台。谈经古乐《南清宫》参加四川省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现场展演,荣获“一等奖”。

“俚濮彝绣工作坊”参加省第十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荣获省级一等奖。近年来,孩子们在市、区各种大型活动中频频亮相。孩子们在表演中娴熟自如地唱起家乡的歌,跳起家乡的舞,奏起家乡的乐,民族自豪感不仅洋溢在脸上,更已无声无息深深种植于心间。

开展课题研究,不断深化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学校引导教师结合实际,从特色发展的热点和难点中积极探索实践,抓住关键的问题上升为课题研究进行重点突破。一批批优秀教师开始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为申报课题或者组织团队研究奠定了基础。科研提升了教师素质,科研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科研提升了办学品位。到2022年,学校先后开展了31项课题研究工作。校园中形成了浓厚的研训氛围,为学校取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校园传承研究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

发挥辐射作用,“一所带动一片”。主动融入地方文化建设,创新发展优秀文化。学校纵深推进“立足本土,开发校本课程,传承民族文化”的办学思路,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上升到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发展的高度,形成了学校文化教育与地方文化建设相促相融的互动式机制。

在孩子与家长、学校与社区的相互影响、共同参与中,俚濮彝人的民族意识得到了有效的激活,古老的俚濮民俗文化在各彝族村寨迅速得到了复苏,以歌舞欢庆节日的场景日益增多,各种民俗活动悄然兴起,小学生重又穿起亮丽的俚濮服饰,围在大人身旁学唱山歌、学跳笛脚、学习刺绣……当地的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健康,有效促进了地方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积极辐射区域内学校,促进教育优质发展。学校先后承担“市乡村学校少年宫现场会”“市中心校校长管理水平与实践能力提升培训现场会”“省川西南片区教育科研成果推广活动及研讨现场会”“省专家示范基地活动”等大型推广交流活动。

接受云南省大姚县政府、凉山州政府等教育考察团20余次,校长刘其祥多次受邀到会里市、绵阳市等地作办学特色经验交流,市内几十所学校到我校参观学习。

在学校的带动下,区域内的大龙潭乡中心学校、仁和民族中学、大河中学也组建了“谈经古乐”队伍,初中高中还直招我校“谈经古乐”毕业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通道得到延伸、拓宽,为学生打开了绿色成长通道。

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价值。学校将艺术教育、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非物质文化传承有机结合,积极谋求特色发展的做法及取得的成绩多次受到各级媒体报道,2018年刊登在《中国教育报》上,2019年被教育部编入《2019教育热点20问》供两会代表、委员交流参阅。学校特色办学经验刊入《四川教育》乡村振兴专栏。

非遗羊皮鼓舞课间操《彝风鼓韵》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办、中国青年报社承办的“第四届《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中播出。

“打造品质教育,建设幸福仁和”,平地镇中心校将以“走向生本,质量至上,内涵发展,一校一品”为办学思路,不断深化校本课程建设,不断提升艺术教育水平,坚持五育并举,涵养民族精神,把学校建设成为引领全省民族小学教育潮流的名校,大步迈向充满诗意的未来和远方。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绵竹市教育系统召开校(园)长工作会12-23

    12月19日下午,绵竹市教育系统校(园)长工作会在川师绵竹附中召开。会议现场绵竹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黎明就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主……

  • 江阳区持续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落实12-23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群众最关心关注的问题之一,保障食品安全就是保障基本民生。为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完……

  • 民族团结进步丨民族团结进校园“石榴之花”处处开12-23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教育是一种艺术,是润物无声般潜移默化的影响……从酝酿、构思到方案形成,从设计施工再到创作完成,盐边县第一小学桐子林校区用四个月的……

  • 家门口的好学校‖仁和区平地镇中心学校12-23

    地处偏远的农村乡镇学校,如何因地制宜走出高品质特特色办学之路?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中心学校就是一个生动的实践。十多年来的执着与坚守,平地镇中心学校改变了地方优秀……

  • 全校英语老师裁员40%?学校回应:暂无传闻中所说的相12-23

    “学校计划裁员40%的英语教师。”最近一段时间,只要想到这个同事之间的热议话题,婷婷(化名)就难忍焦虑——难道“人到中年失业”,真的就离自己这么近?婷婷是成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