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象山县 > 正文

象山县新桥学校戴蓉蓉:一所乡村学校的生长之路

日期:2022/12/30 23:59:41 浏览:

12月9日,第二期全市校长交流会召开,12位校长上台“打擂”。校长们到底有何办学“秘诀”?现场又有哪些“金句”?我们将一一展示校长们的交流内容。

象山县新桥学校

戴蓉蓉

在我省着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孩子共享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视野下,乡村教育是守护教育优质公平的最后一座堡垒。25年乡村教育生涯,8年校长经历,我始终直面乡村学校教育价值,坚持“为学生生长而教育”的理想,提出“生长”为核心的“心相映星璀璨新生长”办学理念,以社会支持系统为基础,师资为关键,课程为抓手,努力探索一条植根乡村的学校生长之路。

构建社会支持系统

是植根乡村的基础

学校教育,离不开乡村社会深厚的教育土壤和良好办学氛围,能够让乡村孩子的生长融合在乡村变迁和发展中。

争取乡贤资源助力学校发展。乡村有着丰富的乡贤资源,我们通过寻访、展示办学成效等争取资源,让乡贤资源为学校教育服务。先后设立“兰香教育”等五个共计500余万元的基金,激励教师扎根乡村教育,促进乡村孩子更好地生长。同时,充分发挥乡村有服务意识的老同志资源,成立“关爱老小服务站”,开展家访、微心愿等“对话”弱势孩子活动,勾连起乡村老少情感连接,让生长不忽视每个角落。

整合乡土文化资源丰富育人价值。乡村中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有其独有的教育价值。学校先后整合“山海楼革命遗迹”“老兵服务站”等资源渲染学校红色教育底蕴。延伸枇杷文化节,开展“文化节设计和展示”等活动,夯实学生对乡村文化的认同、密切乡村社会的血脉联系,培育学生爱乡村的情怀。

实现教育反哺乡村的教育价值。乡村学校是乡村教育的集中体现地。学校结合乡村需要开展“垃圾分类宣讲进村头”“文化宣传进礼堂”等志愿服务,把教育活动迁移到影视城和乡村文化礼堂,让村民享受到文化服务。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连接,实现学校依托乡村办学,学校反哺乡村发展的良好态势。近些年,学校影响力增大,社会口碑增强,学生回流增多,教师价值感提升。

赋能师资队伍

是植根乡村的关键

聚焦乡村师资队伍建设薄弱点,探索创建“内生式”教师培养模式,赋予乡村教育生长能量。

用项目研修来突破薄弱学科建设难题。借力县域名优教师力量组建语文、数学等项目研修团队,既有20余人大集中,又有10余人小聚居的项目团队,让实施灵活又方便。这样基于校本式的项目研修,既突破薄弱学科建设难题,也解决工学矛盾,更重要的是点燃教师专业成长自信,实现师资能力的提升。

用重混思维来驱动师资科研能力。所谓重混就是把现有的资源重新安排,使其产生更大的价值。在学校教育里,能够将现有资源合理配置产生最大教育价值的就是教育科研。学校开展“影城印象--乡村学校项目化学习路径探索”省规划课题研究,树立“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的教科理念。开展《项目学习教师指南》等阅读活动,渲染教育科研底色,通过“走进门钹”等子课题研究,培养一批精干的科研师资,助推“典型示范、课改标兵”,让榜样示范激发内在潜力,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在科研中实现教育思维的重混,实现了教师对教育的深入理解和创新实践。

用“火柴青年联盟”来蓄养师资内涵。组织35岁以下的教师成立“火柴青年联盟”,通过阅读、主题研讨等方式提升青年教师内涵品质。重梯队建设,选派年轻教师到优质城区学校实行全勤、全方位、多元化“360跟岗”项目。落实火柴志愿者活动,强化社会责任担当,滋养乡村学校后备师资,实现乡村教师的内生。

近些年,收获近500项研修成果,名优教师从零到9人的突破,县教坛新秀位列乡村学校首位,市教坛新秀从零到4人突破。

夯实课程建设

是植根乡村的抓手

坚持规范落实国家课程,强化国家课程的校本行动力与推进育人方式改革课程建设思考,是遵循教育变化发展的永恒命题,也是植根乡村的重要抓手。

增强国家课程的校本行动力。学校梳理分析乡村特有资源和条件,深挖自然、人文等乡土资源,研究落实国家课程的校本实践体系,建设基于人文资源的“走古道访乃骥”“东溪家训”等乡情课程。基于自然资源的“最美西海岸”“咸滋滋”等研学课程,细化课程设置,强化国家课程的校本行动力,落实育人目标。

扎实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增强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价值性和趣味性,是落实培育乡情的重要路径。我们梳理影视民国城老洋房、旗袍馆等建筑场馆,在物象和时空上统整资源,建设涵盖“民国奇人轶事”“建筑故事”“风俗趣事”三大系列的“民国那些事儿”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让课程灵活、学生灵动,实现跨学科合力育人。开展基于体育核心素养的“乡村传统体育游戏”、语文核心素养“童话影城”、数学核心素养的“马勒别墅”等学科的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探索,在改进育人方式变革的同时,培育了学生浓浓的乡情。

高质量教育是实现共富的基础,只有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才是高质量。在共同富裕背景下,办一所有生长力的乡村学校,形成社会支持系统、赋能教师队伍建设和夯实课程抓手的教育生态系统,是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期待乡村有个美好的未来!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