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巧家县 > 正文

昭通巧家县倾力打造教育民生工程

日期:2023/2/9 7:56:06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2-09-13

近年来,昭通市巧家县始终将教育事业放在民生之首和优先发展方向,在县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紧紧抓住“改薄”项目建设、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班改幼”“能力提升”“普通高中补短板”等项目建设机遇,倾力打造教育民生工程,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致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巧家县立鹤小学的校长贺孝斌从乡下到县城,见证了巧家教育的发展变化。对于学校的变化,他深有感触地说:“原来的学校窄,学生多,根本不够用。现在巧家每所学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年来,巧家县共争取教育投资项目601个,资金11.23亿元,新建改建学校215所、新增校舍面积25.32万平方米、运动场面积26.11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3.29万平方米,投入功能室设施设备资金7871.77万元。厕所革命全面推进,共投入资金2530.2万元,改造旱厕221个,改造升级洗手设施659座,新建成洗手设施274座,安装感应式水龙头2863个。

“教育的均衡,不仅仅是硬件的均衡,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均衡。”巧家县教育局局长张勇说,如何破解长期以来农村教师不愿留、留不住的问题,打破城乡教师难以流动的壁垒,这个问题在巧家县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巧家县在教育经费管理上实施“校财局管”,教师人事编制实行“县管局控”,并出台了学校、教师综合考核,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等实施方案,为教师的流动提供了保障。同时,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干部津贴两项津贴叠加执行,每人每月补助标准为500元,每年补助12个月;实施“500+X”乡村教师差异化生活补助,每年补助10个月;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

“山区教学条件虽然艰苦,但这几年待遇不断提高,这不仅改善了我的生活,更让我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农村教师的关怀,我和同事们从心里感到温暖。”这是巧家县的小学教师刘正的肺腑之言。

在教师流动管理中,巧家实行常态化、制度化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制定了《巧家县教师流动管理实施办法》,落实“县管、校聘”机制,在年度考核中,教学综合考核在全乡(镇)学校前5%的教师才能参加城区教师交流轮岗资格。教学综合考核在60%之前的教师才能参加乡镇之间的教师交流轮岗资格。切实推动校长和教师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合理流动,不断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师资均衡。

“现在的教师流动很公平、公正,让有能力的老师尽情发挥。”今年通过教师交流轮岗制到巧家县玉屏街道中心学校的陈兴荣说。近年来,通过“教育兴昭”战略的实施推进,巧家县通过创新教师管理等系列举措,让教育教学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云南网记者沈迅施汝春郭家斌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