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 正文

普洱市江城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工作综述

日期:2023/2/9 10:16:49 浏览:

2023年1月,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在这方多民族共生共荣的热土上,25个民族亲如一家、相互包容、团结和睦、共谋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似锦繁花尽情绽放。

江城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居住着哈尼、彝、傣、瑶、拉祜、汉等25个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近年来,江城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把习近平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书写好“中华民族一家亲、牢记嘱托兴边疆”的江城实践答卷。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目前,江城县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3个省级、38个市级、322个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成功打造1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及1个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逐步推动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覆盖全县的创建格局。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保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正确方向

江城县坚持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力量投入、机制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纳入政治巡察、文明城市创建以及年度综合考核,列入人大、政协建议提案,层层压实责任,不断汇集民族工作的强大合力,全面扛牢扛实党管民族工作的主体责任、政治责任。另外,实施了“红旗飘飘”工程,广泛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拥护核心、心向北京”“身在边疆、心向中央”等主题教育,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一心一德跟党走的优良传统,赓续民族团结精神血脉;强化队伍建设,大力选拔和使用“四个特别”的民族地区好干部;强化制度保障,编制实施示范区建设五年规划,出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实落地。

如今,江城县各族群众自发自觉地把“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写入民族团结爱国公约、村规民约,边境一线家家户户屋顶上飘扬着国旗、党旗,村村寨寨传唱着“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动人歌曲。

深入开展宣传教育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江城县组建各类宣讲团,深入宣讲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故事,让民族团结理念飞入万千百姓家;组织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和“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所,不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强学龄前儿童普通话教育,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落实“童语同音”项目,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深化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实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双百”工程等民族文化项目14个;创作《边地情深》《遥远的山寨》《人走茶不凉》等文艺作品,编纂出版《江城民族志》等,精心打造《密么密萨》等民族文化演艺精品;建设标识、展板、长廊500多个,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1个、主题广场11个、主题街道1条,实现新时代社会主义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精神家园建设硕果飘香。

同时,江城县以多种措施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平台,积极动员全社会借助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组建技术协会、文艺队伍,定期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运动会等,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水平和现代文明教育,增强民族文化新活力、助长民族团结新动力。

切实服务发展大局

全面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江城县始终践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用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发展思路推动示范创建与改善民生深度融合,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巩固拓展了各民族团结和谐、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城县实施了三轮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打造5个示范乡镇、33个示范村(社区),积极扶持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产业发展;实施了两轮“兴边富民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覆盖沿边4个乡(镇)、11个行政村;实施了两轮人口较少民族综合保险和沿边群众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项目,严防各族群众因灾致贫返贫;2021年起,全面实施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如今,江城县的产业培育进程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粮食、坚果、咖啡、茶叶产量实现稳中有增、稳中提质;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乡低保救助、农村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得到全面落实。

践行以民为本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江城县始终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的工作理念,有形、有感、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以“相互嵌入”为立足点,江城县着力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把易地搬迁安置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共建共享、讲好团结故事、抓实产业就业、完善服务体系等,深化居住、教育、生产、经济、文化五个方面的嵌入,形成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区结构;深入开展“结对子”“手拉手”等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民族联谊活动和民族体育活动,通过“丢包节”“哈尼节”等节庆日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以群众看得见、能互动、有共鸣的方式深化全县各族群众日常交往交流交融。同时,江城县借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机遇,完善政府部门之间、市场主体之间、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对接机制,围绕东部地区紧缺职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干部交流、人才选送、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劳动力输出等推动人口大流动大融居。

努力夯实法治基础

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

江城县始终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决把维护国家安全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众志成城守护好神圣国土。聚焦“强组织、建阵地、聚人心、固边疆”,深入实施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工程,推动各级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强边固防、疫情防控一线践行初心使命,筑牢“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安全屏障,形成新时代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新格局;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修订完善《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深入开展“法治边关行”等活动,全县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不断健全,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确保了党中央政令畅通和国家法律法规顺利实施,党的民族政策在江城得到不折不扣贯彻执行。

(来源:普洱日报通讯员:罗云燕编辑:罗元境)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