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黎平县 > 正文

黎平黄岗村|一个离“乡愁”最近的地方

日期:2023/2/21 13:50:41 浏览:

黄岗侗寨,始建于宋代,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双江镇东南部,全村365户1825人,侗族风情浓郁,文化神秘,民俗循古,是男声侗族大歌原生地,有“男声侗族大歌之乡”之美誉,亦是“糯鱼鸭”侗族千百年农耕文化核心保留地,至今仍保存和延续上千年的侗族传统生产生活习俗,是侗族原生态文化的“活化石”,被誉为侗族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文化保存最古老、最传统、最完好的侗寨。

2012年被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6年以来,先后被评为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贵州省示范性传统村落、贵州省乡村旅游村寨乙级景点、全国12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之一、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坚守“共生法则”留住古朴“乡愁”

古老的,也是现代的。黔东南曾被联合国世界文化基金会确定为全球“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十大旅游首选地之一,而地处黎平县双江镇的黄岗侗寨,禾晾林立,屋舍俨然,鼓楼参天,花桥飞架,寨内小溪流水淙淙,村边古木掩映,房屋、谷仓、禾晾错落有致、布局合理,村容寨貌和谐统一,作为典型的侗族文化村落,这里原生态民族文化保存最为古老、也最为完整,是侗族“抬官人”文化和男声侗族大歌的发祥地,民族风情浓郁,文化情韵原滋原味。

黄岗村,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不只是传统建筑风格、淳朴民风、民族文化,更在于它的纯朴、真实和不加任何修饰的原生性、无可替代性。当地群众向来崇尚自然、敬畏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往复循古、和谐共生。全村绿树成荫,林地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4%。8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侗家人长年深居于此,他们依山吃山、傍水吃水,对青山、秀水和大自然向来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和眷恋。

“糯鱼鸭”传统农耕文化延存至今。在黄岗,至今还保存着侗族千百年传习下来的“糯鱼鸭”农耕劳作生态文化和生产生活习俗,是侗族原生态文化的“活化石”。每家每户在自家田地栽种香禾,禾下养鱼、水中养鸭,形成了“糯—鱼—鸭”共生的绿色循环原生稻作模式,遵从自然规律,产出绿色健康食材,同时也保护了环境。目前,全村种植香禾糯达5000余亩,养殖稻田鱼4000多亩、鸭1500余只,家家户户产优质香禾糯米、腌制鱼、咸鸭蛋、韭菜、酸菜等农特产品,形成独特的黄岗饮食文化,村里正在新建“美食馆”,集中展示饮食文化,留住记忆“乡愁”。

侗族古老建筑群底蕴深厚。全村300余户群众依山而住,逐水而居,现仍保留着清一色小青瓦木质侗族传统民居420栋(其中,百年老宅7栋),栉比鳞次,错落有致,青山环绕,格外耀眼夺目。

村里千百年来遵循着一条不成文但实用、管用的规定,即按鼓楼划分管理区域。“在保护方面,我们依据传统村落条例来引导群众建房,每个鼓楼一年只能建一栋房,不能大修大建;新建房的高度只能保持在11米以下,楼层数不能超3层;建房只能用木结构,不能建砖房”村支书吴龙保道出个中原委。

禾晾、禾仓510栋,和侗寨房屋一样,成为侗寨不可缺少的部分,与侗家人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每年香禾糯收割后,先用禾晾进行晾晒、风干,再入禾仓储藏。每年9月收禾季节,村前村后,层层禾晾,有序排列于村寨两边,形成一道道金灿灿的屏障,甚是壮观。据传,这一道道金色禾晾,正是黄岗村名的由来。

寨门、鼓楼、花桥、戏台,这里的每座建筑,造型别致,精细华美,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锚,全部以“榫卯”结构衔接,历经数百年风雨而不朽,不仅承载着源远流长的侗族文化,更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精华。它们既承载着黄岗侗家人的精神力量,又是一个标志元素,一个精神象征,一座文化宝库。这些材质都取自自然,也是黄岗人长年种树、护树和世代敬仰自然的最好馈赠。站在村头,放眼全村,青山含笑、流水淙淙,民居吊脚楼与清水池塘交相辉映,游客闲步风雨桥上“打卡”,目之所及,步步皆景,处处如画,如梦如幻,身处其中人无一不被其深深所吸引。近年来,每年慕名到黄岗村采风、研学、体验和旅游的人数达2万人次以上。

民俗文化原滋灿烂。黄岗人相信万物皆有灵,他们认为自然界中谷、水、山、树等皆有神灵护佑。尤其在黄岗村,由于地处高山,农田、庄稼大多于海拔800米以上,灌溉用水主要靠天降雨。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酷暑时节,黄岗人就会组织古老的“喊天”仪式,又叫“祭天”仪式。当天,全村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参加完庄严的喊天仪式后,齐唱大歌,娱人娱神,以企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山人海,甚是壮观。据传,在黔东南地区众多侗族村寨里,黄岗是唯一过“喊天节”的村寨。如今,“喊天节”已成了黄岗村特有的节日品牌,每年也迎来各地络绎不绝的游客参观、体验。

“喊天节”当天,我们就接待了1.15万人,带动综合收益920万元。”,黎平县双江镇党委书记蔡宏普参加仪式结束后激动地说。

黄岗民族节庆较多,与“喊天节”一样,正月初七“抬官人”节、正月初九鼓楼大歌节、男声侗族大歌、传统婚俗等,都是黄岗侗寨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活动,原滋原味,令人耳目一新。

为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目前,黄岗村已申报各类非遗文化遗产7项,其中,世界级1项、国家级2项、省级3项、州级1项,全村发展侗歌歌师16人;通过民族文化进课堂、举办侗歌班,培育传承人200余人。

“原生”嵌入“时尚”展现文旅特色

近年来,黄岗村充分利用保护完好的村寨传统建筑风貌、原生态的侗族文化、独具特色的民俗节日等资源,着力打造“古老神秘的侗族部落——贵州山地传统农耕文化的守护者”旅游形象品牌,以特色乡村旅游和侗族民俗文化体验为主题,打造集观光游览、摄影艺术、民俗体验、科教亲子等功能于一体的侗族文化深度体验旅游目的地和康养休闲百美村宿生态山居示范。

严格规划保护,在保护中合理开发。在处理保护与开发关系上,当地政府始终坚持以最严格措施保护传统村落,注重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观赏价值,大力传承民族文化,加快发展乡村旅游。

“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全州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黔东南州委副书记、州长安九熊2021年10月到黄岗村调研时曾提出的要求。

近年来,通过邀请专业团队设计规划,在黄岗启动实施了风貌整治和环境提升工程,消防和污水处理工程,河道治理工程,民宿酒店改造工程、观景台建设工程等,积极探索传统村落融入旅游发展新模式,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提高接待能力。如中国旅游集团倾情黄岗,及时牵线搭桥,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投入1200万元,依托黄岗美景和原生态文化,聘请侗族建筑专业匠师与团队,整合传统闲置民居、禾仓,建设“创客中心”“百美村宿”、休闲景观、文化交流展示馆等,以现代元素融入村寨文化之中,让游客既可体验传统村落原始古朴气息,又改善了旅游居住条件。

“在我理想的房屋里,生活区可以酿酒,会客区可以传习侗族大歌,休息区可以欣赏侗寨美景,从艺术家们给我设计的图纸来看,这正符合我想要的生活。”黄岗村村民吴成龙一边说,一边见证着家乡的巨大变化。

“百美村宿——中国旅游集团黄岗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2019年启动后,整合当地民俗文化、侗族特色、田园风光、淳朴民风等优势资源,通过“乡村旅游+”的方式,搭建乡村和外部联结平台,深度发掘黄岗自然景观、特色产业、绿色产品、人文传统等价值,采取租用传统闲置民居改造“民宿酒店”方式,游客即可感受侗族文化,还能体验生态山居的古朴、宁静和雅致。目前,通过禾仓民宿集项目,在黄岗村已建成游客接待中心、侗族文化交流展示馆、禾仓创客中心等,建民宿11栋38间,带动当地群众建成个体民宿5栋59间,在建民宿1栋8间,拟建民宿3栋12间。2021年,仅禾仓民宿集项目实现营业收入60万元,2022年收入预计68万元,项目利益连接11个村民小组360余户,2021年村民分红5万元,2022年预计分红6万元,同时解决当地群众稳定就业20人,带动灵活就业100余人。

加强挖掘宣传,增加曝光流量。今年11月28日,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卢雍政到黄岗调研时曾指出“侗族大歌旋律动人,曲调优美,文化内涵丰富,是黔东南众多非遗项目中的璀璨瑰宝,要整合优质旅游资源和平台资源,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侗族大歌等民族非遗文化展览、展演、巡演活动,增加曝光和流量……”。随着近年来宣传推荐日益加大,黄岗的乡村旅游也正越来越受到外界的青睐,黄岗村——这个昔日少有外人涉足的“世外桃源”,也正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

2022年12月,“黎平黄岗村:古韵今风两相宜”被《贵州日报》头版刊发;今年1月8日,“坚守传承文旅齐奏黄岗村用心唱响侗族大歌”获《贵州新闻联播》头条播出。仅2022年以来,黄岗村,被省级以上主流媒体报道达70条以上,其中,被央视新闻刊播就达10余次,尤其《记住乡愁》第八季《黄岗村——千年侗寨踏歌而行》和《今日说法》两会特别节目《公平正义新时代》——护航美丽中国,于今年3月8日同一天在CCTV-1综合频道、CCTV-4中文国际频道刊播,开创当地一个村在央视两个频道同一天播出的先例。

“规划”契合“时代”共建和美画卷

黄岗村的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也确立了的全新发展思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指引推进乡村振兴,在探索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发展路子上,走在前,干在先,力争闯出一条新路子。

今年4月,贵州省印发《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对推进黄岗村民族村寨规划建设,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打响民族节庆活动牌等方面在政策层面明确予以支持。黔东南州也明确将黄岗作为特色民族旅游村寨进行规划,加大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今年8月黄岗传统村落(生态山居)民宿项目、黄岗喊天节、黄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均被列入黎平县打造“桥头堡”核心区文件予以重点扶持。这些利好政策,为黄岗村下步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独特资源,精准对接“大湾区”消费升级和旅游市场需求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在国家政策扶持下,黄岗文化的原生性、完整性逐渐被外界所了解,知名度越来越高,每年从东莞、佛山、深圳等地组团慕名到黄岗体验、观光的游客也也越来越多。

加强资源整合,完善村寨基础设施。稳步推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2021年7月,黄岗侗寨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黄岗村,在规划建设大干快干的节骨点,又迎来了新一轮政策“礼包”。根据规划及建设内容,项目涵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类、产业发展和产业配套设施类、历史文化保护及开发类、人居环境整治及生态环境改善类等共30个,目前已全部完成;积极整合省级旅游示范点生态廊道流域可持续发展工程项目、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村等项目资金6900万元,投入村寨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了村寨人居环境。

加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当地党委、政府积极谋划、申报侗族建筑修缮、稻鱼鸭生态系统示范、景观步道、禾仓景观、环境提升、党建帮扶及村史馆、河道整治及景观提升等项目建设39个,目前已建成16个,在建、拟建23个,黄岗村的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得到改善提升。

村庄治理搭上“数字乡村”智能快车道。加快构建安全、稳定和美乡村环境,引入联通运营商,完成5G网络建设覆盖,建设“数字惠农智慧兴村‘数字乡村’平台,将村寨消防隐患排查、用电安全管理、旅游环境情况、村寨公共区域监测等纳入智能监测管理,全村实现信息、警示、应急管理互通互联和智能化跟踪管理。

“三治融合”建和谐文明村寨。加强乡村治理,积极推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模式,广泛调动群众,让群众自发参与乡村治理。以5座鼓楼为单元,举办环境卫生晒、评、比鼓楼“争霸赛”,发动全民参与、全民行动清扫室内外卫生、拆除寨内畜禽圈舍、改建厨房和厕所等,整治村寨环境脏乱差问题;招纳村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