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滨江区 > 正文

浙江第二批“千年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有你家乡吗?

日期:2023/3/3 0:16:35 浏览:

浙江第二批“千年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有你家乡吗?

为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地名,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17年我省公布首批20个浙江省“千年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名单,带动各地掀起挖掘保护地名文化的热潮,推动千年古镇(古村落)焕发新生机。去年5月,省民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联合开展第二批浙江省“千年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认定工作,全省各地积极申报古镇(古村落)共71家。经专家反复查阅地方志、古地图等史料,现场进行地名使用现状、地名文化遗迹等调研考证后,最终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等10个镇,杭州市富阳区场口镇东梓关村等15个村成功入选浙江省“千年古镇(古村落)”。

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

西兴街道位于杭州市滨江区东部,古称固陵、西陵。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卷四十《渐江水注》记载:“渐江(今钱塘江)又经固陵城北,昔范蠡筑城于渐江之滨,言可固守,谓之固陵,今之西陵也。”五代时,吴越王钱镠以“西陵”非吉语而改称“西兴”并沿用至今,已有1100多年。西兴因钱塘江古津渡而生,旧为浙江著名的千年古津渡、两浙门户,也是钱塘江与浙东运河的交汇点,自古是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春秋战国时为越国之关防。西兴的地域文化以古津渡文化为著,西兴码头与过塘行建筑群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的重要遗产点。境内现有保存良好的西兴老街,为杭州市十大历史保护街区之一。

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

临浦镇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南部,自古是商贸繁华之地。临浦,旧为浦阳江上的重要津渡,因濒临浦阳江而得名。“临浦”地名记载始见于北魏阚骃编纂的《十三州志》,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临浦山水秀丽,现有峙山、苎萝山、浣纱溪、东岳庙、临浦书舍等名胜和古迹。据民间流传,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就出生在临浦镇施家渡村,村里还有西施里、西施庙、后江庙、浴美施闸、日思庵(日施庵)、范蠡庙等14处遗迹。临浦镇现已是全国重点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和浙江省百强镇。

建德市寿昌镇

寿昌镇位于建德市西南部,古称郭邑里,后因唐神龙元年(705年)迁寿昌县治于此地而得名,距今已逾千年。寿昌镇自古为睦州(严州)至婺州间的交通要道,宋元明均于此置寿昌驿。寿昌的地域文化以古城文化最为显著,至今仍保存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有始建于明代的石砌五孔桥——南浦桥,有青龙头新石器时期遗址、东汉墓群遗址、明清古建筑洪家厅等古迹,还有蔡郎坝、密山堰、南堨坝等具有千年历史的水利工程。

瑞安市陶山镇

陶山镇位于瑞安市中部、飞云江下游北岸,“陶山”之名始于南朝。相传,因由南朝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陶弘景曾隐居于此而得名。这里是道教文化圣地,《读史方舆纪要》和《温州府志》曾多处记载陶弘景在此地栽竹种药、炼丹修隐。唐代道士司马承祯曾将利于修道之地分为十大洞天和七十二福地,在其所著的《天地宫府图》中,陶山被列为七十二福地之一。唐天宝二年(743年),僧道晤禅师于陶山创建佛教寺院,陶山也因此成为佛教名山。如今,这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卦桥和河西桥,有陶山、福泉山等风景名胜。同时,陶山镇也是浙南著名果蔗之乡,有陶山甘蔗、董夏橄榄、荆谷白银豆、金潮港瓯柑、温郁金等特产。陶山镇现为全国重点镇。

平湖市乍浦镇

乍浦镇位于平湖市南部,地处钱塘江北岸,历代有“江浙门户”“浙西海口重镇”之称,自古得渔盐和商贸之利。“乍浦”之名源于乍浦河,“乍浦”地名的应用始于唐朝。唐贞元五年(789年)于此设盐场及乍浦下场榷盐官,距今已逾1100年。宋代以来,乍浦海上贸易日渐繁盛。宋朝廷于此置乍浦市舶提举司,以管理海上贸易事务。嘉靖三十五年,明军于此打败了倭寇徐海、陈东集团,史称“乍浦大捷”。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先生曾至此考察港口建设,将乍浦作为“东方大港”的选址之一写入《建国方略》。如今,乍浦镇还保存着比较完整的明清时期的老街和传统商铺、传统民居,并有乍浦炮台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九龙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同时,乍浦港区作为嘉兴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和国家园林城镇。

义乌市赤岸镇

赤岸镇位于义乌市南部,古称“蒲墟”,西晋临海郡太守朱泛致仕隐居于此,其后人逐渐发展成当地望族。史料记载,朱泛后人,曾于南朝齐历任高辛、平昌、淮阳三郡太守,后擢升扬州刺史兼度支使的朱幼与王氏姻亲联姻,迎亲车服之盛,辉映于水,两岸至赤,赤岸镇遂更今名。赤岸镇旧为义乌至永康的交通要道,明清于此设赤岸隘。这里文物古迹保存完整,现有完整连片的古街和明清古商铺、民居群,并有古月桥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朱店朱宅、雅端容安堂、螃蟹山墓群、朱丹溪墓、冯雪峰故居等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悠久的赤岸镇曾孕育了宋末状元王龙泽、元代医学家朱丹溪、明代商人冯允奇、清末学者朱一新、现代诗人冯雪峰等历史名人,该镇现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

开化县马金镇

马金镇地处开化县北部,自古人文荟萃,历代以诗礼传家。关于“马金”的名称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以马氏、金氏始居得名。光绪年间编纂的《会稽夏氏宗谱》卷首记载:“(夏)庚,唐以贤良授三衢信安令。后居开化马金。”一说以马金岭得名。由于马金独特的地理位置,因此它历来为浙西通往皖、赣的交通要道和浙西重镇、兵防要地。《程氏宗谱》记载,唐末程沄、程湘、程淘等曾于此与黄巢起义军对垒。也有史料记载,宋绍兴三年(1133年)摩尼教徒余五婆于此起义。马金名胜古迹荟萃,有建于南宋乾道年间、曾为浙江四大书院之一包山书院(听雨轩),朱熹、吕祖谦、张拭、陆九渊都曾到此讲学、研学,并留下了千古名篇。《汪端斋听雨轩》就是朱熹在这里创作的。马金镇有马金街古建筑群、霞山爱敬堂、霞山永锡堂、霞山汪氏宗祠(含启瑞堂)、高朱致福堂、正大永言堂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霞山钟楼、高韩张氏宗祠、黄陵古墓葬群、天童山寺、普济寺等古迹。同时,该镇的霞山古村落营建技艺、霞山高跷竹马、马金扛灯等民间技艺也被列入省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

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

宁溪镇,位于台州市黄岩区西部,明万历《黄岩县志》卷三中记载:“宁溪在(黄岩)县西六十里,源出黄岩溪,波流至此方宁,故名。”

“宁溪”地名记载始见于五代。清光绪年间修纂的《宁溪王氏宗谱》收录了黄晟所撰《唐大理寺少卿王公墓铭》。此《墓志铭》云:“唐大理寺少卿王公,讳从德(847~926年),……钱塘施水人也……一日思台州山水之美,曰:此吾初仕地也。遂弃施水径往台之宁溪家焉。道经四明,谒予予延之舍,商及时事,悲形于色,泊至宁溪卜居于东山之阳。”宋代以后,宁溪以其地处黄岩西部山货集散地的优势发展成集镇。此后,宁溪王氏十世孙王半洲于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于此捐建直街,遂渐有宁溪市之称。现在古镇还存有始建于宋代的直街及完整连片的传统商铺和民居建筑群。民间的“二月二”灯会和“作铜锣”艺术等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温岭市温峤镇

温峤镇位于温岭市西南部,古称“峤岭”,因境有温峤岭得名。温峤自古为温台间的交通要道。唐宋以来,温峤镇就商旅云集、商贸繁华,明朝以后更是贾舶交会、人烟辏集,成为温台地区的大集镇之一,并改称为温岭街。如今,可见昔日繁华的温岭街仍被完整保留。整条温岭街分上街、中街、下街三段,现存有完整连片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传统商铺和民居,还有鼎升大桥、甘泉古井等古迹。2006年,以温岭街为核心的温峤镇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

杭州市富阳区场口镇东梓关村

东梓关村,位于杭州市富阳区南部场口镇,古称“青草浦”,素有富春江“东流第一关”之美誉。南朝时,宋军孙瑶镇守此地,后归葬于此。因孙瑶墓地梓木繁盛,这里更名为东梓浦。南宋临安知府潜说友主修的咸淳《临安志》卷三十六载:“东梓浦...旧名青草浦。宋将军孙瑶葬于此,坟上梓木枝皆东靡,故以名。”因宋朝于此设东梓巡检司寨以检查过境船只,故别称东梓寨、东梓关。旧时东梓关村物产丰富、商旅荟聚、人文荟萃。清代诗人许正衡《富春杂咏》诗云:“晚风隔水起渔歌...酒楼月下醉人多。”这里依富春江东岸呈块状分布,现存有官船埠、古驿道、安雅堂、许家大院、越石庙等近百座明清古建筑。1932年,现代作家郁达夫在此创作出短篇小说《东梓关》。

建德市寿昌镇乌石村

乌石村,别称乌冈,位于建德市寿昌镇东南部,以村处乌石山南麓而得名,为徐氏族人聚居地。据《乌冈徐氏宗谱》记载,乌石村建于唐元和十二年(817年)。现存有明清时期古祠堂2座、明清民居11座、明代牌楼1座、古井1口。其中,紫薇第、方伯第2座祠堂入选建德市文物保护单位,另有徐德忆、徐志根等6座民居被列为建德市农村历史建筑。乌石村传统建筑以徽派建筑为主,青砖黛瓦马头墙,配以花草鸟兽、戏曲人物,雕刻精美,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这里风光秀丽,旧有慈岩捧月、顺岭关风、金鱼跃水、铁凤昂霄、冈前三坎、麓地七星、南畈春耕、东楼夜读等景观,誉称“乌冈八景”。

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镇韩岭村

韩岭村,位于宁波市鄞州区,地处东钱湖东南岸,建村于唐天宝三年(744年),以韩岭古道得名。因其地处海积平原与丘陵山地接合部,集象山港至三江口交通要道之优势,曾于宋代形成集市,并设韩岭买成扑酒坊。

韩岭村依山面湖,风光秀丽,历有狮岩夕照、象峰清泉、花桐古迹、上庵晚钟、龙门溪声、古井流芳、岭南残雪、鉴湖秋色、大溪观鱼、柴场晓市等景观,誉称“韩岭十景”。现存有韩岭老街及比较完整的传统民居建筑群,并有金氏宗祠等古建筑和百步山金忠墓、白云野叟墓等古墓葬。其中,庙沟后石牌坊建于南宋,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韩岭入选第六批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

宁波市奉化区莼湖街道鲒埼村

鲒埼村,位于宁波市奉化区莼湖街道西南部。“鲒埼”的名称始于汉代之前。汉代于此设村,称“鲒埼亭”。《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载:“鄞,有镇亭,有鲒埼亭。”“鲒埼”自古便为象山港内商贸集散地和军事要地。汉代已成镇市,南宋时成为繁华大集市。宋代设镇、巡检寨,驻有镇监官和寨巡检;元改巡检寨为巡检司,明复置,并建巡检司城,清后期废。该聚落地处于象山港海滨,依山面海,呈块状分布,现存有少量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附近有鲒埼山、鲒埼岭等地名。清代学者、文学家全祖望曾以此地作为文集名,创作了《鲒埼亭集》。

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义皋村

义皋村,位于湖州市吴兴区北部织里镇。义皋,古称义高,以太湖溇港之一的义高溇得名。一说皋,通高,即水边高地。一说皋,指皋伯通。清同治《湖州府志》卷四三:“汉元始二年(2年),吴人皋伯通筑塘以障太湖。”“义高”地名记载始见于唐颜真卿修纂的《石柱记》,该书卷四有“义高溇”地名记载。整个村落沿义皋溇两岸呈块状分布,为世界灌溉工程文化遗产吴兴七十二溇港古代水利工程的重要节点,也是湖州溇港文化的典型代表,被誉为“溇港文化带里的明珠”。义皋的地域文化以蚕桑、稻作、渔业和商贸文化为著,“夹河为市、沿河聚镇”,现存有较多的传统建筑和名胜古迹。其中,普安桥、尚义桥、清代民居“范家大厅”3处被列入湖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德清县钟管镇蠡山村

蠡山村,位于德清县中部的钟管镇,以村处蠡山之麓得名,系具有春秋时期文化印记的地名。相传,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辅助越王勾践,功成后,携西施隐居于蠡山脚下,故名蠡山。清康熙《徳清县志》卷一记载:“昔范蠡扁舟五湖,寓居此地,属三致千金之一。”蠡山村,依蠡山而建,临水网平原呈块状分布,周围多湖沼湿地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