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哈密地区 > 正文

哈密:从大漠孤烟直到万木舞翩翩

日期:2023/4/16 11:44:50 浏览:

没有人记得

是谁在哈密这片土地上

种下了第一棵树

但是,每一个今天的哈密人

都会自豪地告诉你

我们生活在一座绿色的城市里

然而,七八十年前的哈密

却是另外一番场景

解放前,由于时局动荡

哈密民生凋敝,城区面貌破败不堪

仅有中山路一条像样的街道

城北是一片巨大的沙窝

每逢刮风、风沙蔽日

人们饱受风沙肆虐之苦

什么办法能让哈密城抵御风沙侵袭?

什么办法让哈密城环境变好?

植树、植树、还是植树

1949年

新疆和平解放后

党和政府把植树造林

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

街道修到哪里

树就种在哪里

城区拓展到哪里

植树的脚步就跟到哪里

1964年春

哈密城开始首次大规模的绿化植树活动

机关单位全部停止工作

上街种树

那一次

共植树59780棵

一条又一条绿色的丝带迎风荡漾

然而,那座巨大的北沙窝

始终是哈密人的心头之患

愚公移山是个神话故事

哈密人却把神话变成了现实

1965年冬至1966年春

哈密县组织人员挖填约30000m³沙土

搬掉了北沙窝

并根据规划对这一带进行了绿化

原哈密建筑工会(现哈建集团前身)职工许银宗回忆:

“每个星期天,

都要去劳动。

人抬肩扛小车推。”

就这样,哈密人用了三年时间

改变了大地的颜色

1970年,哈密地区成立哈密城镇绿化办公室

1979年,哈密市园林绿化队成立

从此,哈密的植树绿化事业迈上新台阶

城里遍布绿道

城外也要建起绿色生态廊道

改革开放后

为保护生态环境

国务院决定开始建设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1979年,哈密县被自治区列入

新疆“三北”防护林体系

一期工程建设范围

哈密平原造林进入生产高潮

筑起了一道生态屏障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

城区街道已是绿意盎然

上世纪八十年代,哈密学生在参加植树劳动

不过,令哈密人民感到遗憾的是

整个城市没有一座公园

改革开放阔步前进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早在解放前

就有人提议修公园

这个梦想

一直没能实现

为人民服务

是共产党人的宗旨

当时的领导班子

下定决心

带领哈密人民修一座公园

对当时的哈密来说

这并不容易

经济欠发达

财政收入少

不过,只要有信心和决心

只要动员群众

梦想就一定能变成现实

一声动员令

党政军民奋力而起

义务劳动者接踵摩肩

1986年,哈密人民修建人民公园

1986年10月

在西河坝绿地

人民公园竣工剪彩

结束了哈密没有公园绿地的历史

此后

修路砌圃植树栽花

相继建成广场小游园、街心花园

一副绿色画卷

就是哈密的城市名片

人民公园建成后,绿树成荫,成为哈密人休闲的好去处

进入21世纪后

城市绿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

自2006年以来

哈密市通过拆墙透绿、拆临建绿工程

新增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

实现了城市环境资源与市民共享

一棒接着一棒干

植树劳动

成为一代代哈密人共同的经历

2006年春季

哈密市全面启动绿色通道建设

用两年多的时间

完成国、省道总长度168公里的

绿化造林

总面积1.87万亩

共栽植沙枣、白榆等树木110万株

2009年以来

哈密市先后获得“自治区园林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荣誉

这些成绩的取得

离不开每一个热爱家乡的哈密人

资料显示

全市每年有近2万人次

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2020年年初

哈密河生态恢复工程全面启动

河沿线而建的4个生态公园

逐步向市民开放

至此

哈密市构建起了东、西河坝

两条蓝色水系廊道

长达26公里的慢行绿道串联河坝两岸

实现两条水系绿道互通

沿河两岸830.68亩

林地、草地以及湿地等植被

得到逐步恢复

水系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全市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从1990年的1.95平方米

达到了15.55平方米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了86.17%

“城市中的公园”

升级为“公园中的城市”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