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淮阳县 > 正文

“百廿淮中校史”之《淮阳中学在商水地域的六年办学史》

日期:2023/5/16 0:58:05 浏览:

1940年元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进攻势头减弱,抗战局势有所缓和。河南省立淮阳中学(今淮阳中学前身)校长李琳带领学生100多人、教职员10多人,从南阳内乡泰山庙迁到商水县,因无校舍,经协商与商水县中合并,吸收商水县中五十多名学生,在商水县城黉学院(当时为文庙,今商水县教师进修学校址)复课,又借用文庙后门外路东“李氏祠堂”十五间房屋作为校舍,并收并了商水简易师范初中部。学校迅疾调整教学思路,严明纪律,主门一科不及格留级,老师衷心执教,严格作业要求,很快进入教育状态。学生不留长发,统一的棉校服。是年,6班275名学生,25名教工。

1941年7月,校长李琳调离到南阳省立五中任校长,英语教师杜茂桐升任校长。杜茂桐任校长后,大刀阔斧进行教学改革,多次组织初三学生举行英语演讲和英语作文比赛;在全校大力开展体育运动,从南阳购回篮球、排球等体育用品,学校曾多次在商水县召开的体育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是年秋,省教育厅厅长鲁荡平到学校视察,看到学生宿舍虽简陋而整洁,用砖头垒饭台,国难当头艰苦办学,高度赞扬学校的办学做法,对学校予以通令嘉奖。称赞淮阳中学是一颗“在抗日前线坚持办学的明珠”。是年,6班318名学生,20名教工。

1943年,校长杜茂桐在办学中殚精竭虑,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病故在任上,全校师生和商水各界在学校操场为其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和送葬仪式。商水县县长齐惠吾亲临致悼词,学校师生失声痛哭,学校各界送的挽联挂满了会场。灵柩出南关外殡葬时,机关工作人员、兄弟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群众胸佩白花沿街肃立致哀,从学校门口一直排到十字街口,为其送行。蔡向荣接任校长。是年,6班310名学生,20名教工。

1944年,周口沦陷,学校被迫迁往商水城南30里智王寨(今属商水县固墙镇),借用几家智姓地主闲散房舍三四十间和一所楼房,勉强上课。中间多次受到日本侵略者侵扰,学校不得不停课疏散师生,局势稍微稳定复课。其间,教师携家带口,颠沛流离,坚持办学。春,学校首次添招高中一年级1班50人,初中达到6班规模,学校成为完全中学,初高中学制均为三年。283名学生,25名教工。秋,校长蔡向荣曾徒步,化装到省教育厅所在地内乡,汇报学校在抗日前线坚持办学的情况,得到省政府嘉奖,《河南民国日报》做了报道。是年,学校招收高中一班学生,是增设高中之始。

1945年春,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节节胜利,周口光复,学校回迁商水县城原址。8月14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庆祝学校获得新生,随之,学校一面迁回商水文庙复课,各项管理开始走向正轨。此时,学校一面派人去淮阳县原校址,修葺房屋、置买办学用品。是年秋季,高中部扩大招生规模。8班,380名学生,26名教工。学校在商水县的六年间,毕业学生四届八班,四百人左右,其中商水籍学生占三分之二,给商水本地培养了一批人才,繁荣了商水文化,给古城增添了生机。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