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越秀区 > 正文

中国现存最大造像碑亮相越秀!“越博奇妙夜”约定你

日期:2023/5/17 7:10:19 浏览:

”,梁启超《碑帖跋》颂其“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此次拓本后有翻译家初大告题跋,较为难得。

3

金石拓本展品尺寸之大为广州近年金石展之最

展览展出了6幅长13米,宽5米的北齐《石颂》巨幅拓本,大气壮阔,极具艺术性和震撼力。《石颂》由北齐高僧安道壹书写。安道壹是北齐时期的大书法家,其书法造诣以及成就可与“书圣”王羲之媲美。石刻位于山东邹城铁山之阳的一块斜坡为45度的巨大花岗岩石坪上,南北长约66.2米,东西宽约16.2米,总面积约1085平方米。根据刻石的内容,《石颂》可分为经文、石颂和题名,包括记述了铁山摩崖刻经的地理位置、时代背景、经主的家事背景、对刻经人书法艺术的高度赞扬等。书法字体笔画圆劲凝重,气势高浑静穆,神采飞动,被认为是“四山摩崖”中艺术水平之最。

4

精心设计岭南金石精品专区

展览设置岭南金石精品专区,精选部分反映岭南历史文化的金石精品进行集中展示,包括反映广州海事贸易历史的《唐南海神庙广利王庙碑》拓本、具有广东三大隋碑之称的《隋刘猛进碑》拓本等。《隋刘猛进碑》,全名《隋前陈散骑侍郎刘府君墓铭》,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碑高81厘米,宽46厘米,两面刻文,无撰书人名,无刻碑年代,1906年在广州市王圣堂出土。1948年,简又文将该碑收入斋中,并将书斋命名为“猛进书屋”。根据简又文考据,其为隋大业五年(609年)十一月立。该碑不仅可以补史乘,其书法亦为人称道,康有为称其“书法茂密端厚,而环姿逸态,堪与《旧馆坛》比,远过《宁贙》之上”,又曰“此碑书法朴茂而生逸,兼北碑之长,刘君又志节高峻,益可珍。”颇有北魏名碑之韵味,省内文人学士皆称之为“吾粤瑰宝”。

5

特别策划展出珍稀书法丛帖

本次展出的金石名碑、名帖交相辉映,品类丰富,书法名碑、造像碑、画像石、器型拓等齐聚一堂,同时精心策划展出了书法丛帖珍品,如《宋石原拓淳化阁帖》《清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清景苏园法帖》等,其中《宋石原拓淳化阁帖》被誉为“帖学史上的重大发现”。

宋石原拓淳化阁帖》又名《浙图本淳化阁帖》,故宫博物院懋勤殿宋拓淳化阁帖以其精绝闻名于世,但学界难定其谱系,直到2007年施安昌尹一梅等人发现了浙江图书馆藏的宋刻原石,才解开了此帖谜团,被誉为帖学史上的重大发现,本次展出的是本世纪20年代捐献浙江图书馆时拓本,流传稀少,颇为难得。

《岳雪楼鉴真法帖》由清代广东盐商、著名藏家孔广陶摹勒于清光绪六年(1880)。篆书题名,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分册。每册后题刻“大清同治五年丙寅仲冬,迄光绪六年庚辰季冬,南海孔氏勒成于岳雪楼下之三十有三万卷书堂”,帖刻隋唐至明清书家墨迹以及孔氏先人书共一百二十余种。此套法帖摹刻精良,为广东著名法帖。此拓本为莫伯骥五十万卷楼旧藏,用纸用墨考究,甚为难得。此外,具有晚清十三行重要史料历史价值的《海山仙馆尺素遗芬》清末拓本也在本次展览中罕见露面。清海山仙馆刻石,现存广州越秀山碑廊,共59石,分别满刻113位致海山仙馆主人潘仕成书信130余篇,为重要的晚清十三行史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推荐阅读✔-------------

来源:越秀区文广旅体局、越秀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

摄影:钟涌、黄剑

编辑:吴乐思

校对:曹玥

责编:翟晓雪

编审:詹苹苹

签发:刘荣武

上一页  [1] [2]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