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越秀区 > 正文

中国现存最大造像碑亮相越秀!“越博奇妙夜”约定你

日期:2023/5/17 7:10:19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3-5-16

“水为江汉星作斗,镌之金石垂千古”

金石艺术是中国特有的艺术门类

跨越千年,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这些文明让时间沉淀,让岁月留痕

今天

在2023年第47个

“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

在南粤先贤馆

举办了“‘越’遇见越美好——

2023年越秀区‘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

活动现场,“金石镌华——广州民间金石艺术展”启动,200余件拓本藏品亮相,吸引了市民群众们的驻足观赏!

越秀文物博物管理中心还与中山大学、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举办了共建签约仪式;还推出了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就在今晚,还有“越博奇妙夜”约定你,带你穿越时光隧道,偶遇“岭南名人”~

活动由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广州市越秀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主办

走进越秀南粤先贤馆

与珍贵的拓本藏品来一场特别的遇见~

200余件藏品,领略金石之美

01

“水为江汉星作斗,镌之金石垂千古”

金石艺术是中国特有的艺术门类

融历史学、考古学、书法美学为一炉

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越秀是广州的古城区

自古迄今绵亘2000多年

是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为进一步提升区域文化发展水平。

推动金石艺术交流研究、开展金石艺术知识普及

“金石镌华——广州民间金石艺术展”

在南粤先贤馆临展厅展出

展览共展出200余件拓本藏品

以清代和民国金石精拓珍品为主

囊括《唐南海神庙广利王庙碑》拓本。

《清拓曹全碑》拓本等珍稀之作

品类丰富

书法名碑、造像碑、画像石、器型拓等齐聚一堂,含《张迁碑》《曹全碑》《西狭颂》《爨宝子碑》等书法名碑,被誉为“中国现存最大造像碑”的《刘碑造像碑》,著名的苏州博物馆青铜剑、洛阳武库蒸煮器等器型拓,罕见的洪楼汉画像石拓等等。

数量之多

汉碑拓本精品展出数量之多为广州近年金石展之最,包括《张迁碑》《曹全碑》《西狭颂》《汉衡方碑》《汉武荣碑》《汉严巨昭残碑》等汉碑民间收藏拓本精品。

设岭南金石精品专区

精心设计了岭南金石精品专区,集中展示部分反映岭南历史文化的金石精品,如反映广州海事贸易历史的《唐南海神庙广利王庙碑》、具有广东三大隋碑之称的《隋刘猛进碑》拓本等。

展出珍稀书法丛帖

特别展出难得一见的珍稀的书法丛帖,如《宋石原拓淳化阁帖》《清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清景苏园法帖》等,其中《宋石原拓淳化阁帖》被誉为“帖学史上的重大发现”。

巨幅拓本《石颂》

本次展品还出现了极其罕见的巨幅拓本,6幅北齐《石颂》长13米、宽5米,既是展品,又是展览的场景氛围担当。

凝视着这6幅巨作,人们仿佛回到了1000多年前的北齐,感受到了“如龙蟠雾,似风腾霄”的书法魅力,以及古人征服自然的毅力恒心——记载与保存金石文物的历史,这正是拓本的首要使命。

⭐“金石镌华——广州民间金石艺术展”

⏰展览时间:即日起至5月31日

展览展出期间,越秀区博物馆将以“线上+线下”的方式,邀请知名藏家以线上导览的方式,为广大市民游客同步提供“云观展”服务,详细解读展览的看点、亮点。5月21日,南粤先贤馆还将开展“弘扬传统文化‘拓’出美好生活——金石拓印主题体验”活动,让游客观众能近距离接触金石艺术、感受历史文化的沉淀。

全面结对共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02

为助力广州文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促使博物馆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进入居民生活

越秀区博物馆积极践行

“创新融合共建共享”的理念

探索出馆院、馆校、馆团、馆企四大共建模式

活动现场,越秀区博物馆与

中山大学、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两家单位

分别进行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基地签约仪式。

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共建签约仪式

强强联手,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越秀区博物馆与中山大学馆校合作机制的建立,将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以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开放创新的实践平台,通过为青年学生提供实践服务岗位、引导参与活动项目策划实施等方式,携手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优秀青年人才,促进文博事业和教育事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博物馆与高校的合作新典范。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越秀区博物馆通过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共建模式,将在文物博物研究、文物保护修复、展览陈列策划、社会宣传教育等方面开展深层次的交流互动,以共同发挥文博机构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推动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奉献力量。

此外,以博物馆日为契机

越秀区博物馆还同步挂牌成为

“越秀区青年之家”

“越秀区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

“馆企党建共建基地”

下一步

越秀区博物馆将致力于

打造成为广州青少年课外实践活动基地和

德育教育活动基地

面向社会的青年及青少年儿童

积极开放场馆平台和教育服务功能

多方位创新、丰富、提升

在宣教讲解、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服务

出版《南粤先贤说》套书,讲好先贤故事

03

博物馆是一个地区和国家

历史文化资源的物质载体

它是国民认识和了解

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承担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教化作用

南粤先贤馆秉承了

“薪火相传,见贤思齐”的理念宗旨

展示了56位南粤先贤人物的

突出贡献及其精神内涵

集中反映了岭南地区两千多年来的

发展历程和文化精髓

对当代人和后来者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了解南粤先贤背后的故事

不妨读一读这本《南粤先贤说》~

出版《南粤先贤说》

为了持续汲取以南粤先贤为代表的先人智慧和精神力量,本着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初衷,前期,越秀区博物馆策划并出版了《南粤先贤说》套书,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畅聊南粤先贤故事,将趣味性融入人物生平事迹的讲述当中,以起到“以文化人”“以贤为范”的社会教育效果,引导更多的人可以从南粤先贤的身上领悟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活动当天,分别向越秀区图书馆等8家图书馆单位代表进行《南粤先贤说》赠书活动。

来“越博奇妙夜”,偶遇“岭南名人”

04

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

越秀区博物馆曾推出原创沉浸式剧本游

《越博奇妙纪——穿越历史来看你》

活动推出后获得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反响

2022年《越博奇妙纪——穿越历史来看你》

今晚

越秀区博物馆将以南粤先贤馆为主场

策划推出“越博奇妙夜”活动

邀请了“韩愈”“苏轼”“邓世昌”

“苏六朋”“孙中山”等多位历史人物到馆做客

为公众创造“夜间逛展”偶遇“岭南名人”的机会

在静谧夜色的烘托之下

前来与“南粤先贤”夜会的游客观众们

将带着好奇之心和激动之情

听着“南粤先贤”们将岭南历史娓娓道来

获得了有趣且非凡的逛展体验

“越博奇妙夜”

是越秀区博物馆寻求

丰富公众游客看展方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

又一次新尝试

今后

越秀区博物馆将积极筹措多方资源

力求做精、做细“越博奇妙夜”这一活动品牌

在打造亲民博物馆形象的过程中

进一步满足让公众看得懂。

喜欢看中华传统文化的需求

“金石镌华——广州民间金石艺术展”导赏

金石艺术是中国特有的艺术门类,融历史学、考古学、书法美学为一炉,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为提升区域文化发展水平,推动各界金石艺术交流研究,开展金石艺术知识普及,由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广州市越秀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广州新华书店企业集团古籍书店有限公司、广州集雅斋有限公司承办的“金石镌华——广州民间金石艺术展”将于2023年5月16日至2023年5月31日在南粤先贤馆临展厅展出。

本次展览作品规模约200余件,不乏《张迁碑》《西狭颂》《石门铭》《爨宝子》《张猛龙碑》等名碑精拓善本,更有《唐南海神庙广利王庙碑》《曹全碑》等珍贵拓本。此外,展览还设置岭南金石文化专区,精选部分反映岭南历史文化的金石精品为点缀,亮点纷呈。

1

金石精拓珍品数量颇丰

展览囊括《唐南海神庙广利王庙碑》拓本、《曹全碑》拓本等珍稀之作。《唐南海神庙广利王庙碑》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十月一日立,现位于南海神庙头门东侧,碑高247厘米,宽113厘米,厚20厘米,下有石质基座。

碑额篆书八字如题,24行,满行24个字,由时任袁州刺史韩愈撰文,循州刺史陈谏书丹,名工李叔齐刻碑。碑文记述了唐元和十二年(817)诏用前尚书右丞、国子监祭酒孔戣为广州刺史,描述了孔戣祀神恭敬之状,记载明年祀归将扩大庙宫,并详叙孔戣在广州的德政等事,可补《新唐书·礼乐志》所未备,反映了当时祭祀仪式的隆重庄严,强调发展海事文化及祭祀南海神的重要性。

据考,涵盖航海、航运技术等的“海事”一词最早见于此碑,其也成为广州海路贸易历史的重要见证。本次展览还展出了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汉碑隶书《西汉莱子侯碑》拓本,此为新莽天凤三年(公元16年)刻石,现藏于山东邹城博物馆,记叙了莱子侯使偖子良等一百余人为“丈人”(长辈或宗族之长)修墓封家并告诫后代子孙慎毋毁坏之事。其书法苍简古拙,笔力劲健,筋丰力足,极具风骨,同时结体开张,章法丰密,情趣饱满,率真痛快,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件极其重要的作品,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汉碑隶书。此拓为清广东凤山将军旧藏,足证岭南旧时金石收藏之风气。

2

汉碑拓本精品展出数量之多为广州近年金石展之最

展览汉碑拓本包括《张迁碑》《曹全碑》《西狭颂》《汉衡方碑》《汉武荣碑》《汉严巨昭残碑》等民间收藏拓本精品。

其中《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正名《惠安西表》,又称《李翕碑》《李翕颂》,俗称《黄龙碑》,东汉建宁四年(171)六月十三日镌刻于甘肃成县鱼窍峡中段青龙头南壁。《西狭颂》是我国汉代杰出的摩崖石刻,与《石门颂》《郙阁颂》并称为“汉三颂”,其气韵高古的书法和浑朴简劲的汉画艺术为古今学者称赞不已。清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谓其“宽博遒古”,康有为《广艺舟双辑》赞其“疏宕”,杨守敬《评碑记》誉其“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徐树钧《保鸭斋题跋》叹其“疏散俊逸,如风吹仙袂飘飘云中,非寻常蹊径探者,在汉隶中别饶意趣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