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镇巴县 > 正文

2021年镇巴县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23/9/7 18:12:51 浏览:

态环境保护与绿色产业发展相融合的新模式,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秉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推进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循环经济发展。

(四)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持续建设活力镇巴。以求变的精神,想变的意识,会变的能力,敢变的决心,推进改革开放,提升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和“放管服”改革,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和弦共振,更好引领市场、服务市场、撬动市场。扩大对外开放。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精准定位目标市场,打通供应链堵点断点,推进优质生态产品更好对接大市场;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及西安等地发展规划,深化镇巴与通州合作,加大返乡创业促进力度,实现引资引智新突破。用活人力资源。推行柔性引才用才,与包联协作单位深入开展“支、帮、促”,加强现有干部职工、企业管理者专业化培训,加大紧缺型人才引进力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五)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持续建设幸福镇巴。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落实兜底保障和惠农补贴政策,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发展优质教育事业。全力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加快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推进高中教育优质化、特色化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让镇巴学子就地就近接受优质教育。全面建设健康镇巴。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现分级诊疗、优质医疗;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和重大疫情医疗救治体系,深化健康促进县建设,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依托优势资源,加快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做靓“医养在镇巴”品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持托育、养老等服务业发展。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退役军人、未成年人、农村“三留守”人员、残疾人服务体系,逐步提升保障水平。持续推进殡葬改革。完善体育设施,推动全民健身,举办“镇巴县第十届运动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社会治理改革,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持续做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食药监管、信访维稳、治安防控等工作,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镇巴。

三、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主要措施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全委会、人代会和县委十五届十六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高开稳走、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6.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3%、14%左右。

(一)大抓项目工作,增强发展动力。紧盯发展第一要务,把项目作为第一支撑,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跑出项目高质量建设加速度。

完善机制抓项目。出台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加快镇巴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重点项目建设提质年活动实施方案、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意见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文件,坚持“一个项目一套专班一名领导包抓”,提高项目工作考核权重,完善项目工作督考奖惩办法,为大抓项目和招商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立足实际谋项目。加强上级政策研究,结合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民生短板与增进群众福祉、基础设施建设与优化城乡环境,前瞻性系统性谋划项目,尤其多谋划延链补链强链的产业类项目。继续安排专项资金,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全年达到可研程度的项目超过200个。

主动出击跑项目。发扬“钉钉子”精神,密切汇报对接,促进更多中省项目落地镇巴。善用市场机制和投行思维,组建专兼职招商小分队,坚持招大引强与招才引智结合,借助全市百城推介、百会交流、百圈共享“三百行动”,精心组织参加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成渝经济圈等地区开展的招商活动,面向大西安开展常态化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全年完成招商引资50.5亿元以上,增长48.5%;实际利用外资100万美元,增长100%。力争一季度完成28%,二季度完成58%,三季度完成90%。新签项目中,产业项目占比达到80%以上,主导产业项目占比达到70%以上。

压实责任建项目。大力破解土地、资金、环境等“卡脖子”问题,加快75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65.05亿元。实施项目前期工作集中交办,3月底前完成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保证一季度开工率达到50%以上、二季度达到80%以上、三季度100%开工。压实招商引资项目服务保障责任,打通签约项目落地“最后一米”,促进招商项目早落地、早达效。全年新签项目开工率达到60%以上,投产率达到30%以上。

(二)狠抓产业发展,促进量质齐升。紧盯市场需求和群众增收,全力优存量、育增量、强支柱,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融合发展一二产业。大力推广标准化建设、清洁化生产、绿色病虫害防控等新技术,新建良种茶园5000亩,培育丰产茶园1万亩,改造低产茶园1万亩;紧盯市场需求,开发高、中、低等多层次茶叶产品,建设清洁化标准茶厂5座;加快建设盐场高山生态富硒茶叶融合发展示范园、茶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品牌培育和市场营销,完成镇巴毛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在西安等地建立镇巴茶叶专营店,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强化畜牧养殖技术指导,鼓励和推行养殖小区模式,促进畜牧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养殖白山羊16.4万只、肉牛4.85万头;抓好生猪产能恢复和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养殖生猪40万头;推广运用镇巴腊肉标准综合体,加快地理标志产品促进运用中心、线下体验中心和形象店建设。按照“稳面积、提单产、延链条”的发展思路,全面推广魔芋规范化种植技术,逐步扩大间作套种面积,全年新增魔芋规范化种植面积1万亩,创建魔芋规范化种植示范村10个。抓好中药材基地建设、园区加工和技术服务,打造千亩以上种苗基地2个,发展规范化种植基地2万亩;启动中医药健康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新建标准化厂房4.2万平方米、公共服务中心3300平方米,完善污水处理站等配套设施,引进中药提取、药食同源产品开发、保健食品等生产企业3-5家;推广使用中药材大数据云服务平台,为种苗繁育、规范种植、产品研发、风险预警等提供技术保障,推动以中药材省级标准综合体为主的全产业链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建设规范化食用菌生产基地2个,栽培食用菌450万袋,积极开发香菇酱、香菇脆等功能食品,开展菌渣综合利用试点;新建标准化桑园3000亩、养蚕场5座、蚕丝被加工厂1家。继续推进省级创新型县建设,新建创新驱动项目17个;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成果转化,完成技术市场交易额1600万元;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户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户以上,培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个,建立产学研基地6个。

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启动实施“工业倍增”行动。推进规上企业培育护航行动,超额完成“五上企业”培育任务。加快绿色产业园物流分拣、仓储、冷链建设,促进园区扩规提质、提档升级、延链补链。狠抓工业项目建设,推进栗子垭锰矿升级改造,完成2户煤矿的技术改造任务,促进煤炭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开工建设石材产业、砂石建筑骨料生产项目,整合苞谷酒小作坊100家。加快镇巴区块天然气、页岩气勘探。

突破发展旅游三产。启动实施“服务业倍增”计划,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开展“旅游突破年”行动,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围绕打造“一日游、一桌菜、一台戏”等特色旅游产品,巩固草坝AAA景区创建成果,完善渔渡旅游风景区接待服务设施,完成AAA景区创建命名;推进黎坝旅居小镇、兴隆楮溪源、观音茶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简池研学旅行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西大池、白天河旅游资源开发,精心打造五条特色旅游线路,加大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和示范村创建力度。深入挖掘和开发镇巴美食,培育一批“农家乐”品牌;建成县级游客集散中心,推进星级酒店建设。举办油菜花节、镇巴民歌文化旅游周、青水苗乡篝火晚会、演出进景区等活动,持续打响“世界天坑,民歌镇巴”旅游品牌。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健康养生、夜间经济等新业态,完善农特产品供应链和城乡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进汽车、住房、家电、数码等大宗消费,创新直播带货等促销新模式,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

全力服务产业发展。持续推进“六稳”“六保”,落实好减税降费、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保持政策支持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深化“千人帮千企”活动,定期开展政企、社企、银企对接等活动,加大政策性奖补力度,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全面推行“链长制”,逐产业确定链长,循链招商、沿链服务、全链赋能。

(三)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规划、政策、工作、机构“四个衔接”,保持结对包联不变、工作力量不减、帮扶措施不断,确保所有群众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重点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开展常态化监测帮扶,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继续整合涉农资金,支持扶贫产业发展和带贫主体发展壮大,完善扶贫产业体系和利益联结机制,深入推进消费扶贫,让群众更多产业发展收益。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措施,完善安置社区产业布局,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巩固健康扶贫成果,降低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加强村集体资源资产长效管理,确保长期发挥效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稳定粮油播种面积和产量,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在村庄布局分类的基础上,完成村庄规划编制。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加强农村季节性缺水水源补充和供水工程改造;实施生命防护工程463公里;改造低压输电线路222公里、高压输电线路19公里;推进农村5G基站建设。加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管护,确保长期发挥作用。启动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农村改厕和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全年改造卫生厕所3000座,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村达到100个,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村达到178个,深入打造2个市级示范村。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保护,大力培育和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畅通城市资源和公共服务下乡渠道,让资本、产业、科技等要素向农村汇聚。落实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的《若干措施》,吸引外出创业务工人员、科技人员、退职干部等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大力培养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

推动农民持续增收。发挥重点项目、产业园区、社区工厂的带动作用,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大力发展小种小养产业,促进小农户融入大产业、对接大市场,提高经营性收入。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土地“三权分置”等改革,增加财产性收入。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

(四)加强城乡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持续构建互联互通、宜居宜业环境,夯实高质量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网曝白银会宁县一老师打女生致其下体流血09-07

    原标题:网曝会宁一老师打女生致其下体流血桃林中学当事老师:确有体罚之举,但网上内容存不实本报记者调阅医院检查报告,并未发现下体流血等字样10月26日小娟正在医院……

  • 2021年镇巴县政府工作报告09-07

    来源时间为:2021-06-08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4月13日在镇巴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镇巴县县长  叶稳太各位代……

  • 陕西大荔县荔东小学:以评价改革撬动学生全面发展陕西大荔县荔东小学:以评价改革撬动学生全面发展09-07

    来源时间为:2023-05-11近年来,陕西省大荔县荔东小学构建全新的教育评价生态,围绕“枣花向阳开、朵朵都精彩”的核心理念和“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育人目标,……

  • 宝塔区:开展秋季校园食品安全大检查09-07

    来源时间为:2023-08-30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消除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严防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秋季学校开学之际,宝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辖……

  • 西藏札达县“送培到点”藏式餐饮技能培训顺利结业西藏札达县“送培到点”藏式餐饮技能培训顺利结业09-07

    近日,札达县“送培到点”藏式餐饮技能培训班结业典礼在札达县香孜乡举行,84名当地群众经过45天的餐饮专业培训正式“出师”。为不断拓展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途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