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郴州市 > 正文

郴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29日阚保勇)

日期:2023/2/11 4:56:08 浏览:

以上,让郴州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的步伐越走越实!

推动外经外贸大提质。开展外贸发展提升专项行动,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调结构,加快建设外贸强市。培育壮大外贸主体,实现25家生产型企业外贸“破零”。提质园区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省级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试点,做强外贸供应链平台。加快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外贸新业态,力争跨境电商、对非贸易交易额分别增长20%、25%以上。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和RCEp,开展“郴品出境”“抱团出海”等行动,推动稀贵金属、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建筑等优势产业“走出去”,实现对外实际投资额增长10%以上。

推动营商环境大提优。持续实施“一号工程”,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升级版。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制度。扎实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强化数字赋能,加快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深化“城市大脑”场景应用建设推广,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共用。支持并逐步扩大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切实发挥担保增信作用,积极争取专项再贷款落地郴州。加强银政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争新增贷款300亿元。建好用好“湘易办”郴州专区,深化“一网通办”,打造“一件事一次办”升级版,为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务,让企业和群众“身在郴州、办事无忧”。

(四)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放大“湖南重要增长极”的新优势。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三主三新三优”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产业竞争力、承载力和经济实力更强的“郴州板块”。

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精准对接湖南有色、贵研、中伟等重点企业,推动一批困难有色金属企业重整重组,助推正威铜基新材料基地、腾驰环保等重大项目达产达效,加快组建市有色集团,推动有色金属产业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有色金属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100亿元,“一群一区一样板”格局加快形成,全力推动有色产业再次腾飞!坚持“四个统一”,推动临武、桂阳、宜章等地锂电签约项目开工投产,力争电池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着力打造中国“电池之都”。支持高鑫材料、杉杉新材料、郴州氟化学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加快郴州市钠普新能源、永兴海利高新技术产业园、宜章中蓝新材料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新材料产业迈向中高端。统筹新能源开发,加快三一重能风电、龙源电力光伏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新能源千亿产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和智能制造升级工程,大力推进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力争全市数字经济总量增长15%。支持桂阳智能家居产业园、嘉禾锻铸造产业园等专业特色园区发展壮大,推动郴州粮机、农夫机电等企业发展升级为行业领军企业,把郴州打造成全省重要装备制造业基地。实施物流发展“强基补链”工程,大力推进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完善城乡冷链物流设施,积极推动“自贸试验区+国际陆港”双核模式落实落地,持续支持兴盛优选、中农批产业园发展。发挥湘赣粤港澳中医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联盟平台作用,支持桂东、安仁等县加强中药材基地建设,打造中医药产业集群。

创优建强“五好”园区。更大力度推动园区创新发展、集约发展、特色发展。实施50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园区产业项目,力争园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5700亿元、增长15%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亩均税收增长18%以上。支持各园区稳步推进扩区调区,加快工业园区生态化和循环化改造,推进郴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深化园区体制机制和要素市场化改革,优化园区考核评价,促推园区争先进位,力争3家园区跻身全省30强。

培大育强市场主体。实施国企改革新三年行动和效益倍增计划,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做好“六个一”工作,持续推进“四大行动”,拓展“企业家日”活动,拿出更多真心、真情、真措施,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活力迸发、发展壮大。不断健全梯度培育机制,持续开展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引进培育头部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培育更多“小巨人”“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力争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20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家以上,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五)着力提升生活品质,彰显“半条被子一条心”的新成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把群众“盼的事”变成政府“干的事”,把政府“干的事”变成群众“满意的事”,续写新时代“半条被子”故事。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深化“311”就业服务,完善“互联网+就业”服务平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落实最低工资标准,持续开展工资支付专项执法行动,保障农民工工资足额按时发放。强化“五创”联动,实施返乡农民工创业支持计划,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创建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继续落实“双减”政策,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有序化解一批中小学规模过大的矛盾,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万个以上。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新增高中学位5000个以上。高质量建好郴州市一中自贸区学校。提质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组建职业教育联盟,加快建设湖南高校产教融合科技园。支持湘南学院、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湘南幼专、郴州技师学院等在郴高校发展。推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规范发展民办教育,持续办好社区教育、继续教育、老年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面推进五级医保经办体系建设。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制度,实施个人养老金政策。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加快打造“郴心养老”品牌。改善妇幼保健服务,发展普惠性托幼服务。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加快构建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城市困难职工脱困解困工作。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推进健康郴州建设。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和药品集中采购,力争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医用耗材品种达到480种。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指导民营医院规范发展。积极发展“智慧医疗”,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加快县域医共体建设,建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实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行动,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健全公共卫生预防控制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大力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响“橘井泉香”中医药文化品牌。实施优化生育支持政策。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爱国卫生运动,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加大卫生创建力度,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半条被子”“第一军规”“竹棚夺冠”“711功勋铀矿”等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挖“湘昆”“福文化”“寿文化”等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申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湘南最具文化标识度的区域中心城市。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加强“首善之地·好人之城”“书香郴州·阅读之城”“体育名城·冠军之城”“温暖郴州·幸福之城”建设,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打造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民生无小事。我们将继续实施“十大惠民工程”,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我代表市政府郑重承诺,无论财政压力有多大,郴州的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民生支出只升不降,对人民承诺的实事坚决兑现!

(六)着力防范重大风险,构建“安全治理现代化”的新格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科学精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加强统筹衔接,有序组织实施,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确保顺利渡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

建立健全大安全防范体系。深化安全防范“六大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格局。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三大行动”,大力整治安全顽瘴痼疾,坚决防范和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推进实施自然灾害防治、智慧应急等重点工程,统筹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森林防灭火一体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保障,提高重大灾害应对处置能力。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夏季攻势”,强力推进中省生态环保督察突出反馈问题整改,确保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强化污染物协同控制,构建“2+7”区域联防联控新模式。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扎实推进国家级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强化农业面源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防治。系统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确保所有生产矿山建成绿色矿山。通过不懈努力,让郴州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坚决维护社会平安稳定。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郴州。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及时获得有效的法律帮助。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郴州化。加快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固防”“雷霆”等行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黄赌毒、抢盗骗、电信网络诈骗、侵害妇女儿童老年人权益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加强对金融、房地产、养老等重点领域的监管,有效维护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快建设质量强市,守护“三品一特”安全。统筹抓好国家安全、生态安全、网络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各类安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计生协、志愿者协会等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更好发挥作用。

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大力支持驻郴部队建设,健全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快民兵新域新质力量建设步伐,抓好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设施保护、人民防空和兵役征集工作。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护,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全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任重千钧、惟有担当!我们一定牢记“三个务必”,担起时代重任,从党的二十大精神中不断汲取奋进伟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筑牢绝对忠诚的根基。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提升依法行政的水平。深入践行习近平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