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海门市 > 正文

这名海门人,40年执着一件事

日期:2023/3/2 18:40:05 浏览:

这名海门人,40年执着一件事

长江入海口处,古海门一带泥沙沉积,宋初,东布洲与南布洲接壤连成片,并继续接受江水海潮的不断冲击……几百年前,大批崇明和江南句容一带的农民纷纷来到这片土地,辛勤开垦,建起家园,带来了江南的方言、习俗和民歌,历经年岁雕琢、沉淀,自成一派,演变成海门山歌……

距离《海门山歌与山歌剧文化研究》出版已经过去3个月,由于疫情影响,快递滞后。前不久,这本装帧大方、书香味浓的著作终于送到了海门山歌艺术剧院院长宋卫香手上,抚摸着书封面,她感慨万千:

在区委宣传部和区文广旅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作为原海门市“海门山歌艺术剧院高质量发展”科研立项的重要成果,这本沉甸甸、三十多万字的学术著作,首次将海门山歌文化研究提升到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与“非遗”保护与发展的学术理论高度,其系统性将学科理论和丰富的“田野调查”材料相结合,不仅进一步擦亮了海门山歌的名片,而且为海门山歌形成与演变的历史人文和现实影响,注入了新的文化标识和亲切的乡土情怀。

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海门山歌传承人、海门山歌艺术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在相关领导的安排和众多同事的协助下,宋卫香全程参与并推动了这一科研项目的立项、调研和创作,为使海门山歌这一鲜明的“文化地标”和民间音乐文化遗产,以自身内涵与外延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宏观视野,进一步提升和扩大其在全国人民中的文化知名度,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唱了40年

决定为山歌寻根

作为家中的第3代海门山歌传承人,宋卫香已在台上唱了近40年,山歌几乎占据了她的全部人生。

来源于网络

“山歌是先辈留下的精神财富。”与山歌为友,她得以窥见先辈的生活百景。越是唱山歌,她越是痴迷其中,像读一本好书,手不释卷。

来源于网络

从一个小演员到剧院院长,宋卫香和山歌谈了一辈子恋爱。

但了解得越多,越觉得山歌深不可测。不惑之年,宋卫香隐约觉得,这个“爱人”依然神秘-----它的根源在哪?历史和现实规律在哪?往后的岁月,山歌要进一步传承什么,怎么传承?这些问题,不是唱几年就能想通。无数个不眠夜后,她决定为海门山歌寻根。

寻根之路上,她孤身奋斗了五年,碰过不少壁,还是没能得出满意的答案。

2019年夏天,一个契机的出现,为她拨开了前路的迷雾。作为海门市与南京艺术学院“校政合作”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原海门市领导及文广旅局的支持和安排下,“海门山歌艺术剧院高质量发展”科研立项“正式启动。为此,海门市政府特聘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钱建明为该项目负责人,“正是在钱教授科研团队的引领和帮助下,我开始了探寻海门山歌文化之根的新征程”。

为彻底了解海门山歌的前世今生,以及这一文化遗产的学术理论价值,钱建明教授制定了周密严谨的计划。“钱教授说,科学研究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情,容不得一点马虎和疏漏,必须尽一切可能获取一手资料。而取得一手资料的前提,是“迈开双腿、走向田野”,包括实地调研、拜访“崇海启通”一带的老前辈、民间歌手,经验丰富的文史专家等,从中了解和延伸更多史料,结合必要的学科理论,才能获取正确的研究视角。”

奔走两年半

顿悟山歌精髓

持续的田野调查,宋卫香闯入了一个陌生而又新鲜的学术领域,在这片浩瀚的宇宙里,事事、处处似曾相识、又前所未见。

“我们(包括作曲家黎立、编剧郭卉、张丽等)去崇明,苏锡常,句容,大丰,东台,盐城……到处寻找启海移民,以及20世纪初为“废灶兴田”、滩涂开发而跟随张謇先生赶赴黄海之滨的老人及其后裔,从他们口中进一步了解海门山歌传播及其与移民文化的各种关联。”

他们踏遍田野,走进万家,任何细微的线索,背后都蕴藏着海门山歌文化传播的各种内涵与先机。

“采访的人群里,年纪最大的90多岁,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但一说起海门山歌却精神抖擞。”老人对海门山歌的牢固记忆,让宋卫香热泪盈眶。为什么上代人对海门山歌感情如此之深?

因为海门山歌里是灶火、灯火,是海门人的集体记忆。

宋卫香渐渐明白,海门山歌所唱的,正是海门老百姓的诗和远方。

“先辈们移民到这里,开荒拓土,才有了后来的我们,先辈们的创业日子虽艰苦单调,但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境界,至今仍在世代海门人的记忆里闪光。他们在日复一日的耕种生活和与大自然的抗争里,以自己的方言土语唱出曲调、唱出希望。”

透过老人口中一段段往事和一首首歌,宋卫香的思绪飘回了先辈时代,看到他们在夹江临海的广袤滩涂上,面朝黄土,奋力开垦的模样;听到他们儿时纳凉晚会上的山歌嘹亮,以及幼童咿呀学唱的稚嫩嗓音......

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海门人,他们才是海门山歌历久弥新的真正主人;海门山歌,也必将伴随他们走南闯北,成为永恒的乡土情结和记忆。

奔走于城乡四方之中,宋卫香的文化视野迅速打开,她进一步认识到,海门山歌的“非遗”传承工作,不能仅局限于为男女老少教唱,还应该有更加深远的社会使命和目标。

作为迄今海门山歌文化研究领域第一部实证性、学术性相结合的理论研究成果,今年4月,《海门山歌与山歌剧文化研究》由国家级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意味着“海门山歌走出海门”的征途,又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大步。

全民记忆

用心传承

“海门山歌源于生活,是海门人历史与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

如今,宋卫香深深感受到,海门山歌从文化传承到社会传播,再从社会传播到文化传承,是一项宏大深远的事业,仅依靠山歌艺术剧院,还远远不够。只有以人们家喻户晓、喜闻乐见的多样性海门山歌体裁及其历史文脉重回田间地头,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文化策略和乡情民俗紧密结合,才能进一步挖掘其人文传统,焕发其乡土芬芳。

在张謇故里小镇柳西半街,林立的传统店铺中,一座仿明清风格的青砖小楼格外引人瞩目,古朴俊雅的门楣上,清秀的题字映入眼帘------“海门山歌文化馆”。馆内,墙上的文字讲述着海门山歌的前世今生,视频里播放的“悠咽山歌”,吸引来此参观的各地游客驻足倾听;

每到夜晚,一张大荧幕悄然挂起在“馒堂”外,反复播放海门山歌经典作品,附近的大爷大妈特意从家赶来,在荧幕前一坐就是个把小时,让旧时光在脑海里萦绕……

海门山歌的集体记忆在全社会的影响、互动,离不开这一方水土与学校传承。

“迄今,五六十岁以上的海门人,基本都对海门山歌有自己的记忆。曾几何时,从一些新生代开始,这个传统开始有点脱节了,”面对时代变迁、多媒体、信息化的冲击,宋卫香对海门山歌的传承工作感到有些吃力了。

幸运的是,宋卫香很快又遇上了有缘人------南通市海门区第一实验小学校长杨艳。两人相见的第一面,宋卫香就给杨艳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位气质优雅的歌者在她面前侃侃而谈,谈山歌的根、山歌的魂、山歌的未来,她的心里由然升腾起感佩和敬意,“宋团长所描绘的海门山歌之美,以及她对于海门山歌传承与发展的厚重使命感,深深触动了我,于是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与她的合作。”

如今,在区教育局等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经双方努力,“海门山歌社团课”已在第一实验小学正式启动,课程一开课,报名的学生就有几十个,这让杨艳和宋卫香都感到十分惊喜。

“通过海门山歌传唱,从海门走出去的孩子,能记住自己的祖先、自己的根。因为海门山歌里濡染的艰苦奋斗品质和乡土文化气息,是一个个精神支点,给予他们面对未知的勇气,树立更为远大的人生目标。”宋卫香希望,唱着海门山歌走出家乡的孩子,能像先辈那样,在新时代进一步奋发图强,“走再远也不忘反哺家乡,为江海平原和家乡“强富美高”建设添砖加瓦。”

下一步,宋卫香和杨艳计划在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山歌传唱水平的基础上,拓宽校园文化平台,更好地为海门山歌文化进校园提供更加多样、更具个性的教学表演服务。同时,以此为起点,紧跟城镇化、乡村文化振兴,以及社会公共文化建设步伐,借力“多媒体”平台,以实际行动,加快融入南通市经济文化一体化宏伟蓝图,在提升和扩大海门文化标识的影响力等方面,发挥自身更大作用。

回顾过往,对几十年来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鼓励,宋卫香充满感激;展望未来,对以海门山歌为标志的海门一带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她充满了使命感和责任感。

再次翻开《海门山歌与山歌剧文化研究》,她决心进一步学习,提高知识能力;同时,为探索和提炼海门山歌文化,及其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山歌悠咽,唱尽诗和远方

记者:周姚

实习生:袁媛、蔡姝婷

摄像:吴佳欢

剪辑:朱清渊

插画:江炀

编辑:盛梦婕

责任编辑:吴璟

审核:陈蔚蔚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海州区区委组织部、团区委组织开展“看家乡发展,以03-02

    来源时间为:2023-03-01阜新,寓意“物阜民丰,焕然一新”,1940年置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东接沈阳市,南邻锦州市,西连朝阳市,北靠内蒙古自治区。全市总……

  • 连云港连云区:在奋斗青春中赓续红色血脉连云港连云区:在奋斗青春中赓续红色血脉03-02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青少年齐声喊出青春誓言。为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奋斗史,教育引领全区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连云区于7……

  • 人文专访|《家在古城》出版!跟随范小青聆听姑苏老03-02

    “每一条巷,都像是我的童年,像是我的亲人;每一座桥,都能让我心动,都能让我欢喜;每一座宅,都是我最留恋、最亲近的,像是我自己的家。”“我就是在古城长大的,几十年……

  • 这名海门人,40年执着一件事03-02

    这名海门人,40年执着一件事长江入海口处,古海门一带泥沙沉积,宋初,东布洲与南布洲接壤连成片,并继续接受江水海潮的不断冲击……几百年前,大批崇明和江南句容一带的……

  • 亨通集团:爱心无价,回报家乡无止境03-02

    亨通集团:爱心无价,回报家乡无止境真心做慈善,回馈家乡,造福地方12月28日,吴江设区十周年大会暨新春座谈会在苏州湾会展中心举行。苏州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