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谢家集区 > 正文

2020年第一批“淮南好人”评选开始,候选中无寿县人

日期:2023/3/29 8:47:36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0-03-24

人物简介:汤传英,女,中共党员,1932年12月出生,退休前任洞山林场东山作业区队长。淮南市林业局推荐。事迹简介:汤奶奶现年88岁,有着63年党龄的她,在多年的工作中,多次被洞山林场评为优秀职工,连续多年被洞山林场党支部评为优秀党员。老人退休后,热心公益,用自己的退休金资助了5名孤儿。多年来,每到党和国家的重大纪念日和特殊时刻,她总是以缴纳“大额党费”的形式,为党和国家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2012年11月8日她郑重地签署了眼角膜捐献书献礼十八大。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汤奶奶又主动联系洞山林场党组织,自愿缴纳2000元特殊党费,支援武汉抗击疫情。汤奶奶紧紧地握住党支部负责人的手说:“我年纪大了,不能像其他党员那样到一线抗击疫情,想缴一笔特殊党费,请组织帮我转交给武汉,希望买点口罩、消毒液之类的防护品给医生护士,给那些需要的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88岁的退休老党员汤传英一腔热血,怀揣信仰,身退心未老,年迈志不移,用衷情大爱与无私付出,划出耄耋之年闪亮轨迹,书写着一位老党员的情怀与担当。

NO.2耿伟

谢家集区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

淮南市人防工程管理所耿伟:若有战,召必至

人物简介:耿伟,男,198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淮南市人防工程管理所职工,现居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阳光国际城小区。淮南市人防办推荐。事迹简介:耿伟同志曾是北京军区武警支队天安门国旗护卫队队员,平时就喜欢乐于助人。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他第一时间在社区报到完毕,爱人也参加了党员突击队。他们年仅四岁的女儿无人照顾,于是他和妻子在家排好值班表,尽己所能投入到防疫工作。疫情防控期间,耿伟同志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随叫随到,风雨无阻:执勤站岗、量体温、登记车辆、录系统、宣传防控知识。2月7日,阳光国际城西区确诊2例新冠肺炎患者,霎时间,小区里人人自危,一幢25层的高层住宅临时封闭,里面近两百名住户被隔离起来。面对危险和困难,他不言退缩,主动请缨,为该楼栋内76户隔离观察的住户运送生活必需物资,采买物品。这些工作完成后,他没有休息片刻,而是继续与社区党员、志愿者一起值守,对出入小区车辆、人员严格把控,做好群众劝导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等工作。他以一名党员的担当贡献着自己的微薄之力,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普通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NO.3王楠

谢家集区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

淮南广播电视台王楠:久病床前有孝子

人物简介:王楠,男,1980年5月29日出生,淮南广播电视台《今晚800》栏目编辑。淮南广播电视台推荐。事迹简介:作为《今晚800》栏目编辑,王楠平时工作特别忙,但是王楠还是尽量抽出时间陪陪父母,帮助妻子料理家务,教育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父亲被查出恶性肿瘤,由于是独生子,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分担,他白天在单位忙,晚上就去医院照顾父亲。前前后后一年多的时间,他都是在单位和病房之间来回奔波。父亲六个化疗疗程结束后,本以为可以喘口气,没想到母亲又突发脑梗,生命垂危,送医院急救才转危为安。母亲出院后,父亲又因胃部发现肿瘤而住院。王楠下班后火速去给生活无法自理的母亲买好食物,安顿好母亲,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医院照顾父亲。为了更好地呵护父母,王楠用心学习如何科学护理肿瘤和脑梗患者,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父母恢复的都很好。待他们行动方便的时候,王楠便抽空陪他们进行一些舒缓的户外活动,增强他们的体能和信心。王楠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真谛!

NO.4曹月等

谢家集区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

淮南广播电视台曹月、杨洁、陈晓珉、王昕玥、张滢:最美逆行女记者用镜头和话筒传递抗疫最强音

人物简介:曹月,女,1978年9月出生,淮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外宣部记者;杨洁,女,1984年2月出生,淮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外宣部记者;陈晓珉,女,1978年5月出生,淮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外宣部记者;王昕玥,女,1984年6月出生,淮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采访部记者;张滢,女,1988年9月出生,淮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采访部记者。淮南广播电视台推荐。事迹简介: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淮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的曹月等五名女记者和同事们一起全员返岗,迅速投入到这场抗疫战斗中。她们是妻子、是母亲、是女儿,但此时,她们忘记了危险,到现场去、到一线去,她们义无反顾地化身成一个个逆行“战士”;此刻,权威发布、澄清谣言、深入“疫”线、报道真相,就成了她们的担当和选择。清晨迎着朝霞出征,夜晚披着星月而归,从会议现场到定点医院,从社区村居到企业田头……战疫情、保民生、促六稳,她们用镜头和话筒,展现这场疫情阻击战中的实时数据、防控举措、暖心故事,让群众坚定信心、看到希望。一个多月的时间,新闻中心的女记者们和同事们一起采写了1000多篇抗疫报道,其中近100篇稿件被新华社、央视、央广、安徽卫视、安徽之声、学习强国等上级媒体平台播发推送,将淮南的抗疫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NO.5李文菊

谢家集区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

红十字会李文菊:“女汉子”志愿者,风风火火冲在前

人物简介:李文菊,女,1972年12月出生,淮南市潘集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骨干队员。市红十字会推荐。事迹简介:李文菊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女同志,特别热心公益,并且七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怕苦不怕累。她与爱人杨同林携手组建了潘集区最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队,长期组织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她带头献血、主动加入中华骨髓库,宣传动员身边人积极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走进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到周边乡村小学陪伴留守儿童,想方设法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大病患者。2019年盛夏酷暑,她临产前仍然坚守在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岗。刚坐完月子的她就又冒着高温继续参加,即使中暑晕倒在执勤点还继续坚持。2020年疫情防控以来,她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与爱人杨同林一起一边组织队员们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积极参与各个社区防控工作,一边到潘集区红十字会协助工作。得知潘集区集中隔离点卫生没人愿意打扫,她丢下孩子逆行而上主动承担,隔离区所有的医护人员都不由得对她竖起大拇指……她就是这样一位哪里需要哪里去,粗活细活脏活累活样样抢在前干在前的“女汉子”,她用大爱感动着你我。

NO.6李允辉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

市红十字会志愿者李允辉:安徽银行系统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人物简介:李允辉,男,1985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淮南市红十字会志愿者,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现为建设银行安徽巢湖分行副行长(淮南分行选派挂职)。市红十字会推荐。事迹简介:从建行淮南分行选派到建行巢湖分行挂职的李允辉,热心公益十几年,初心不改。他自大学期间第一次献血以来,每年雷打不动坚持献血两次,至今已十年有余。他常年通过建行“员工爱心基金”结对资助贫困学生。他担任建行淮南分行团支部书记时积极组织开展“积分圆梦建行音乐教室”、爱心图书捐赠等系列公益活动,带着小伙伴们走进皖南山区看望孩子们,以身示范带动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捐助贫困小学生活动,为贫困地区学生启智圆梦。2014年他在参加学习张宝活动中献血并留取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样本。2019年4月他克服工作任务繁重、临时交接难、家人担忧其身体健康等种种困难,义无反顾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外省一名血液病患者,这是全省银行系统第一例、淮南市第17例、安徽省第16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此后,他动员亲朋好友、单位同事积极参加献血和采样,加入中华骨髓库,挽救更多血液病患者。2020年新冠肺炎防控期间,他放弃还乡,主动上门为抗疫企业排忧解难,量身定做金融支持方案,积极参与单位所在社区的抗疫工作。

NO.7李如意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

安徽理工大学李如意:三年热血,关爱百位留守儿童

人物简介:李如意,男,1998年1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安徽理工大学学生,经济与管理学院益家人志愿服务队第六届会长。安徽理工大学推荐。事迹简介:长期以来,李如意一直热心公益,帮助留守儿童。他连续三年,每周不怕辛苦搭乘来回4个小时的公交车,前往淮南市大通区开设爱心课堂,帮助那里的50多名留守儿童更好地成长,并在炎热的暑期继续组织队伍到洛河文化站为留守儿童开展活动。从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环保知识教育到素质拓展音乐课、趣味游戏等,他利用电脑、手机视频等各种媒介,给留守儿童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的精彩课,让这些未走出过“家门”的孩子增长了知识,开拓了眼界。同时积极联系安徽理工大学航模协会、机器人协会、武术协会等数十个社团为留守儿童们带去关于航模设计、机器人设计、中华传统武术、羽毛球、魔术、吉他音乐欣赏等涉及到科技、体育、艺术等多方面的学习体验。2017年他荣获淮南市红十字会“优秀骨干队员”、淮南市残联优秀志愿者等称号,2018年获得安徽省红十字会益行计划“优秀志愿者”、淮南市第二批大通区“岗位学雷锋标兵”,2019年先后获得安徽省“文明实践志愿行青春奉献新时代”主题活动志愿者评选二等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免费午餐基金“优秀志愿者”等荣誉,此外常年荣获“大学生三下乡校先进个人”等多个奖项。

NO.8陆烨

谢家集区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

安徽理工大学陆烨:勇捐造血干细胞让“另一个他”获得新生

人物简介:陆烨,男,1997年2月出生,共青团员,安徽理工大学学生。安徽理工大学推荐。事迹简介:2008年关于汶川地震中人们踊跃献血的新闻报道在当时11岁的陆烨心中悄悄埋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2015年6月12日,刚刚年满18周岁的陆烨得知献血的同时可以采集造血干细胞挽救血液病患者,于是给自己献上了一份有意义的“成人礼”:一张鲜红的献血证和一张中华骨髓库荣誉证书。2019年5月初,正在上课的他突然接到了一个不停挂掉仍不断打来的电话,电话的那头竟然是安徽省红十字会,告知他有一位5岁的白血病患者与他初配成功,询问他是否愿意进行下一步捐献,陆烨欣然同意。但是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不了解的父母无法接受,陆烨一面与父母“周旋”“斗争”,一面坚定地配合做好高分辨采样和体检。最终,在陆烨的反复劝说下,2019年9月4日父母请了整整一周的假,陪他一起进入了捐献病房。2019年9月9日,经过几个小时的循环采集后,一袋造血干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