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即墨市 > 正文

即墨小龙山庙会昨迎客63面龙牌讲述龙的传说

日期:2023/4/3 13:26:10 浏览:

早报讯昨天,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即墨小龙山(又名天井山)庙会,迎来了成千上万市民,前来聆听民间文学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秃尾巴老李”的动人故事。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即墨文物部门在天井山上发现了63面用来求雨的“龙牌”,最早追溯到了距今近500年前的明代嘉靖时期,而小龙山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龙文化的象征和标志。

“‘秃尾巴老李’的民间传说,已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类名录。”即墨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相传,即墨城东大村有一户姓李的人家,这家的媳妇在河里洗衣服后生下一个男孩。奇怪的是这个孩子浑身黝黑,屁股上长了一根长尾。父亲见状认为不吉利,将孩子扔到了村外。几天后,母亲找到孩子,发现竟毫发无损。抱回了家后,孩子突然伸出尾巴,父亲抄起镰刀把孩子的尾巴削了下来。孩子疼得左右翻滚,一个筋斗翻到屋外,从此无影无踪。原来,他是东海龙王的孩子。当时东北有一条白龙江,一条白龙在此作恶多端。那孩子变成一只秃尾黑龙,与白龙战败后,便托梦给山东家乡父老请求帮助,若看到江上泛起白色泡沫便向江内扔石灰,若是遇到黑色泡沫在江中泛起便扔馒头。山东老乡帮助黑龙战胜了白龙,为东北乡亲除了害。

一年后的农历六月十三,秃尾巴老李想念远在山东老家的母亲,化成人形回到了山东,此时正值家乡大旱,庄稼颗粒无收、草木枯竭。他变成一条黑龙腾云驾雾而去,瞬间瓢泼大雨骤然而至,连日的旱情得到了缓解。为彻底解决干旱,秃尾巴老李又在小龙山上奋力一抓,抓出一口深井。此井一年四季水旺不涸,这口井便是今天的小龙山天井。

即墨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文物部门和小龙山景区在山上发掘出龙牌63面,这些龙牌铸造年代不一,最早的为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制造者的职位也大小不一,有知县、知州、知府、巡抚、将军等。现在61面龙牌存放于即墨市博物馆,另有两面仍放置于天井龙池之中。(记者康晓欢)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山东第五批“美丽宜居小镇”“传统村落”有你家乡吗04-03

    8月2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第五批山东省“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名单的公示》和《关于第五批山东省传统村落名单的公示》。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统一……

  • 山东胶州:乡村旧貌换新颜宜居宜业更宜人04-03

    胶州市锚定“建设极具‘生态范’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这一目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1866”工作体系,对标先进补短板、强弱项,靶向发力抓重点、解难题,全力推进……

  • 莱西市地名服务“点亮”乡村振兴04-03

    青岛香农粮油专业合作社位于莱西市七星河畔,其生产的“七星河石磨香油”在当地“香”得出名。但因为远离闹市区,厂址不好找,合作社理事长史松林只能先把远道而来的客人约……

  • 即墨小龙山庙会昨迎客63面龙牌讲述龙的传说04-03

    早报讯昨天,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即墨小龙山(又名天井山)庙会,迎来了成千上万市民,前来聆听民间文学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秃尾巴老李”的动人故事。据介绍,上世纪……

  • 平度市仁兆镇好心人王云章连续七年为老年人“送礼”04-03

    日前,在平度市仁兆镇沟东村,一群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在走村串巷,他们带着米、面、鱼、油为80岁以上老人“送礼”,把浓浓关爱之情送给老年人。这是沟东村村民、青岛禾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