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山南地区 > 正文

【幸福花开新边疆】促脱贫带就业稳增收

日期:2023/4/15 20:37:58 浏览:

“菜篮子”工程园区里种植的葡萄

大棚里的蔬菜

学生扎西若杰正在检查蔬菜的生长情况

大学生正在用无土栽培技术给奶牛培育豌豆、青稞等饲料。

几个工人正在用打捆机给奶牛储备饲料。

奶牛养殖基地里,曾经的贫困群众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贫困群众索朗普赤正在大棚里给蔬菜除草。

饲养员正在给奶牛喂食饲料。

标准化的牛舍。

长势良好的莲花白。

标准化的牛舍。

标准化的牛舍。

标准化的牛舍。

山南以南,距离市区150公里便是隆子县。数十年如一日爱国守边的玉麦精神便源自这里。

绵延宽广的边境县城隆子,风景独特,物产丰富,产业发展极具前景,是一个农牧业大县、资源富县。

距离县城不远的“菜篮子”工程园区,面积达259亩,总投资5160.41万元,全部为国家投资。

走进园区,24座温室大棚整齐罗列,大棚里,番茄、南瓜、莲花白等蔬菜长势旺盛。

据园区负责人介绍,“菜篮子”工程项目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运作模式,每年生产蔬菜可达250万斤。

在园区,记者见到了正在给百姓进行技术培训的群培。2017年,群培从雪沙乡搬迁至隆子镇叶巴村,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前家里的主要收入是种青稞和依靠各种政策补贴,日子过得很随意,从来没想过要多赚钱。直到搬迁过来,政府给我们提供了就业岗位,教会我种植各种蔬菜,儿子和女儿也能就近就便上学,这才发现原来以前的想法太狭隘了,人应该有期望地活着,应该追求更好的生活。”群培告诉记者,现在自己和老婆都在园区工作,两个人的月工资加起来有8000多,而且包吃包住,年底还能拿到不少的分红。

曾经懒怠消沉的群培如今不仅实现了脱贫的目标,成了一名合格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而且他还有了一个小小的理想。“我要把自己所学的东西教给更多的人,带领着我们的工作人员奔向更好的生活。”群培说。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隆子特色产业,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2018年以来,国家累计投资1.23亿元,建设隆子县聂雄标准化奶牛养殖基地。

走进奶牛养殖基地,马路宽敞、干净整洁,生产区、生活管理区、饲料区和粪肥生产区被严格区分开来。

成群的黑白花奶牛被分圈在两排牛栏里,喂养工人正按程序给牛添加饲料;精料加工间,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正在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给奶牛培养豌豆、青稞等饲料。机械化挤奶以及奶质检测等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该基地负责人巴珠介绍,如今,基地里有奶牛800余头,每天产奶量达5000斤。自2018年10月份运营投产以来通过销售鲜奶、奶渣、酥油、公犊牛等方式累计实现创收765万元,带动95人就业。其中贫困户44人月收入4000元左右,大学毕业生20人月均收入5000元,2019年为692名建档立卡群众人均分红1000元。

今年26岁的边巴次仁,2017年毕业于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一毕业就过来工作了,每月收入6000元。”边巴次仁告诉记者,因为自己从小在这里长大,对于家乡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于是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在这里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从一开始什么都不会,到现在知道怎么喂养、怎么使用设备,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很新鲜的体验。”如今,边巴次仁已经是养殖基地的副厂长。

他说,如今奶牛养殖的整个生产过程,从饲料配制、日常喂料、粪便清理,几乎都是用机械进行。就连牛场粪尿也采用固液分离技术,分离后加工成有机肥,用于饲草基地及“菜篮子”工程时蔬种植,实现了循环农业经济。

发展壮大特色龙头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边境隆子呈现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模式。

“菜篮子”工程园区里种植的葡萄

大棚里的蔬菜

大学生扎西若杰正在检查蔬菜的生长情况

大学生正在用无土栽培技术给奶牛培育豌豆、青稞等饲料。

几个工人正在用打捆机给奶牛储备饲料。

奶牛养殖基地里,曾经的贫困群众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贫困群众索朗普赤正在大棚里给蔬菜除草。

饲养员正在给奶牛喂食饲料。

标准化的牛舍。

长势良好的莲花白。

标准化的牛舍。

标准化的牛舍。

标准化的牛舍。

山南以南,距离市区150公里便是隆子县。数十年如一日爱国守边的玉麦精神便源自这里。

绵延宽广的边境县城隆子,风景独特,物产丰富,产业发展极具前景,是一个农牧业大县、资源富县。

距离县城不远的“菜篮子”工程园区,面积达259亩,总投资5160.41万元,全部为国家投资。

走进园区,24座温室大棚整齐罗列,大棚里,番茄、南瓜、莲花白等蔬菜长势旺盛。

据园区负责人介绍,“菜篮子”工程项目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运作模式,每年生产蔬菜可达250万斤。

在园区,记者见到了正在给百姓进行技术培训的群培。2017年,群培从雪沙乡搬迁至隆子镇叶巴村,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前家里的主要收入是种青稞和依靠各种政策补贴,日子过得很随意,从来没想过要多赚钱。直到搬迁过来,政府给我们提供了就业岗位,教会我种植各种蔬菜,儿子和女儿也能就近就便上学,这才发现原来以前的想法太狭隘了,人应该有期望地活着,应该追求更好的生活。”群培告诉记者,现在自己和老婆都在园区工作,两个人的月工资加起来有8000多,而且包吃包住,年底还能拿到不少的分红。

曾经懒怠消沉的群培如今不仅实现了脱贫的目标,成了一名合格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而且他还有了一个小小的理想。“我要把自己所学的东西教给更多的人,带领着我们的工作人员奔向更好的生活。”群培说。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隆子特色产业,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2018年以来,国家累计投资1.23亿元,建设隆子县聂雄标准化奶牛养殖基地。

走进奶牛养殖基地,马路宽敞、干净整洁,生产区、生活管理区、饲料区和粪肥生产区被严格区分开来。

成群的黑白花奶牛被分圈在两排牛栏里,喂养工人正按程序给牛添加饲料;精料加工间,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正在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给奶牛培养豌豆、青稞等饲料。机械化挤奶以及奶质检测等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该基地负责人巴珠介绍,如今,基地里有奶牛800余头,每天产奶量达5000斤。自2018年10月份运营投产以来通过销售鲜奶、奶渣、酥油、公犊牛等方式累计实现创收765万元,带动95人就业。其中贫困户44人月收入4000元左右,大学毕业生20人月均收入5000元,2019年为692名建档立卡群众人均分红1000元。

今年26岁的边巴次仁,2017年毕业于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一毕业就过来工作了,每月收入6000元。”边巴次仁告诉记者,因为自己从小在这里长大,对于家乡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于是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在这里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从一开始什么都不会,到现在知道怎么喂养、怎么使用设备,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很新鲜的体验。”如今,边巴次仁已经是养殖基地的副厂长。

他说,如今奶牛养殖的整个生产过程,从饲料配制、日常喂料、粪便清理,几乎都是用机械进行。就连牛场粪尿也采用固液分离技术,分离后加工成有机肥,用于饲草基地及“菜篮子”工程时蔬种植,实现了循环农业经济。

发展壮大特色龙头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边境隆子呈现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模式。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2022年那曲市文联、市作协“文墨藏北”征文比赛颁奖04-15

    4月5日,由中共那曲市委宣传部、那曲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西藏夏喜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赞助的2022年那曲市文联、市作协“文墨藏北”征文比赛颁奖典礼在拉萨举行……

  • 【幸福花开新边疆】促脱贫带就业稳增收04-15

    “菜篮子”工程园区里种植的葡萄大棚里的蔬菜大学生扎西若杰正在检查蔬菜的生长情况大学生正在用无土栽培技术给奶牛培育豌豆、青稞等饲料。几个工……

  • 日喀则市第32个全国税收宣传月启动仪式见闻04-15

    来源时间为:2023-04-12四月芳菲始,又是税宣时。近日,在日喀则市行业部门代表、纳税人缴费人、税务干部共同见证下,国家税务总局日喀则市税务局紧紧围绕“税惠……

  • 楚雄彝绣“奏响”乡村振兴曲04-15

    五彩斑斓的服饰、别致精巧的花鞋、做工精美的帽子、飘带……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的彝绣一条街,精美的彝绣商品琳琅满目。“歌声唱出新生活,巧手绣出好日子”是永……

  • 2023年一季度“曲靖好人”候选人公示04-15

    来源时间为:2023-3-31按照曲靖市文明委工作安排,市文明办联合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在全市组织开展“曲靖好人”评选宣传活动。在各县(市、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