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扬州市 > 正文

至善尽美知行合一

日期:2020/7/19 1:19:53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0-07-15

原标题:至善尽美知行合一——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三全育人”特色办学

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学校教育则应积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在学生心灵深处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自2014年实施集团化办学之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以向善为核心追求,以“立美”为特色化办学主张,秉承“三全育人”思想,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探索特色办学之路——

“至善尽美”打造立体育人空间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思想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倡导不同的文化与文明应互相尊重、包容和借鉴,从而实现不同文化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作为扬州市慈善文化教育示范学校,仙女镇中心小学将慈善文化教育基地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载体,确立了“至善尽美”的育人目标,具体表现为“四善四美”,即善德、善智、善艺、善劳、美言、美行、美心、美境。

仙女镇中心小学围绕办学特色,进行德育化校园改造,凸显了“一厅、一堂、一行、三园、四道、七廊”的特色。“一厅”指善德厅,从“循善因、行善举、结善缘、得善果”4个部分普及学校的善文化;“一堂”指善言堂,以其为学生活动阵地,传播善的种子;“一行”指慈善银行,学生在慈善银行里阅读善的故事,嘉言善行无声地渗透在校园;“三园”指善学、善行、善体三园,设置了诗词诵读廊、棋类活动区、珠心算游戏区、善行花圃区、农作区、水池区、体艺区,为特色艺术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实践基地;“四道”“七廊”则设置有先贤对善美的解读,有学生“四善”(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的实践图片,还有书法、诗词作品等,把校园变成无声的课堂和立体的育人空间。

“1+N”体系促进教学改革提速

成长教育从本质上讲是成长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程是学生发展的载体。为培养“四善四美”素养,仙女镇中心小学开设了“一主两翼”课程。“一主”课程指国家课程及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包括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珠心算校本课程;“两翼”课程包括校级、年级两级社团课程,文学社、篆刻社、书法社、绘画社等。学校还特别申请了省级课题“‘我的善行农庄’科际统整课程——城区小学低年级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提升教师学科整合、全面育人的意识和能力。

在课程研究中,学校构建了“科际统整模式”,以劳动学科为主干“1”,以数学、科学、语言、艺术(美、音)、道德与法治学科为分支“N”,组成了“1+N”一干多支的学科网络。课题研究组由校长室—德育处+教导处—学科组—科任教师+家长代表组成。以骨干教师、具备专业技能的家长为研发主体,校外科研专家、教研员、联盟学校水平较高的教师为研发顾问,一起参与到“科际统整模式”的研究中,更新育人理念和方法,建立起“三位一体”的育人队伍。

“善美”实践推动实现知行合一

从办学初期的“和而不同”,到深度融合后的“美美与共”,仙女镇中心小学走出了一条从文化自醒、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道路。在促进“善美”育人实践方面,学校编撰了《嘉言善行》儿童读本,成立了校级、班级两级学生文化讲解团,通过善之言、善之行、善之乐3个篇章及宣讲活动,讲述具有地区特色的善美故事,传唱善美歌曲,传诵善美名言、短句。学校的“慈善银行”为每个学生配备了“积分册”,进行每日善德、善智、善体、善美、善劳五方面的打星记录,以及每月的善美主题活动打星记录,采用过程性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嘉言善行进行评价。此外,学校注重学生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强调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合作劳动,帮助学生培养劳动兴趣,积累劳动技能。

通过一系列切实举措,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传承慈善文化教育基地育人之美、“读经典诗文,做少年君子”之美、珠心算演绎非遗文化之美、足球社团塑造健康体魄之美,促进了学校和谐、融通发展,实现了“至善尽美,知行合一”的目标。

(丁爱军莫祥慧)(丁爱军莫祥慧)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