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家乡网 > 札达县 > 正文

“阿里小江南”自在心深处

日期:2023/3/14 14:26:10 浏览:

初中,有县教育局安排车接送,小儿子就在乡幼教点读一年级,他最喜欢学校新建的小足球场了,条件不比城里的差。这样我们省下心,能干点自己想干的事。”

底雅乡小学一年级的课堂

底雅乡幼教点的师生

这些天趁着好天气,妻子到阿里地区考驾照去了,把精心种下的格桑花和菊花交给了占堆。每天清晨,他会准点拉出自来水管,悠闲地在家门前浇花,崭新的一天由此开始。

占堆(左)正在签收快递

与占堆不同,更年轻的仁增平措夫妇看准传统产业,拿出积蓄开起了茶馆。他们的茶馆有个文艺气十足的名字:“很高兴遇见你”茶馆。“藏族人一天从早到晚离不开茶,如今来打工的人也多了,需要有个休闲的好去处。”尽管今年受疫情影响客人不多,但仁增平措信心满满,“今年没有生意明年还会有的!”

底雅村新开业的茶馆

仁增平措的邻居拉巴顿珠今年31岁,在外打工返乡后,他与两个朋友共同承包了村里的砂石厂、砖厂,抓住党和国家大力开展边境建设的机遇增收致富了。拉巴顿珠的父母都是护边员,老家荣堆组海拔有3600米,两位老人边放牧边巡边,靠着这片土地过了大半辈子。全家8口人有8亩地,除了种青稞,前年开始试种西瓜给自家尝鲜。现在只要得空,拉巴顿珠会携家带口开车回家看望二老,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与祖辈苦熬的生活已然不同。

不论是占堆,还是仁增平措、拉巴顿珠,底雅的年青一代有想法、有担当,正在为一家人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也成为了建设家乡的重要力量。

幸福的拉巴顿珠一家

电灯电话、冲水厕所、微信淘宝,这些“家中常备”在56岁的次仁卓玛看来已不算稀罕,去年乡卫生院给配备的家庭医生才让她觉得新潮。“以前要么是孩子带我上卫生院,要么是村医上门了才看病,现在一对一打电话了解病情,有什么检查提前通知我,随时上门送药打针,医保都能在家缴费了。”

次仁卓玛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住在抵边的什布奇村,因为有腿疾,出趟门不容易。2019年,乡卫生院考进5名大学生,为全乡150多名有看病需求的农牧民都签约了家庭医生。“国家政策好啊,习近平总书记嘎真切(藏语意为“感谢”)!让我和城里亲戚一样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次仁卓玛心满意足地说。

次仁措姆(左)在次仁卓玛家走访

“你们看,从2016年的人均年收入3200多元,增加到了2019年的1.2万多元,而且冰箱、电视、洗衣机‘三大件’都入了户,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满满的幸福感啊!”陪同采访的乡人大主席次仁措姆拿着次仁卓玛家的《建档立卡户明白卡》一一指给记者看,感慨万千。2009年,从西藏大学毕业的她成为底雅村第一位大学生村官,这一待就是4年。2019年,次仁措姆从县直单位重返底雅,任职乡人大主席。整整十年,她亲身感受到边陲巨变,心中无限欣喜。

故土与新家

底雅,这个边境的小康乡村,当然不乏民族团结的佳话。2016年以来,阿里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着力将37个边境一线村(居)打造为民族团结边境村,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干部群众愈发坚定地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

底雅村再往西25公里,经过什布奇哨所,就到了有名的民族团结边境村——什布奇村。远远看到山腰上一排白色平房,是2016年建成开业的边贸市场。再往下,18户54人的什布奇小组掩映在果树林中,国旗飘扬、宁静悠然。1994年中印两国开放开通什布奇山口,往年八九月,山那边的印度边民会沿着市场南侧的小路,来此地与底雅边民物物交换。

底雅村党群综合活动中心

9月21日,地处中印边境的札达县什布奇边贸市场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我们的村民都是顶到一线生产生活。”乡里的兽医达瓦正在此参与值守。一个乡干部,搭配村里的“三员队伍”(即联防员、民兵、护边员)不定期巡逻、蹲点,15天一轮换。“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生产是执勤、处处有防范”,这里的守边固边兴边故事就更多了。

在底雅,乡亲们或许不能准确写出“杨贵房”这三个字,却打心底里尊敬他们的好邻居好朋友“老杨”。24年前,随建筑公司从江苏徐州进藏务工的杨贵房,娶了底雅的藏族媳妇在此定居,取名“昌民”的小儿子今年也到了上大学的年纪。

2004年,在经费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老杨设计施工建成了什布奇村的第一座水泥桥。因为有建筑公司工作的经历,老杨成了底雅的“能人”。得益于兴边富民行动和边境小康村建设,这些年他领着村里的青壮年专门在乡里各村修路,毫不吝啬自己一身技能,教会大家筑路的技术和诀窍,而工钱从来都是平分。

“我也没啥别的能力,能做一点算一点。”杨贵房谦虚地说,依然还带着些许江苏口音。年复一年,不仅“一无所有”的老杨在底雅有了美满的家庭和事业,全乡3个村11个组之间的路也越来越通畅。

去年国庆期间,61岁的杨贵房捧回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证书。有记者来家采访时,他特地与妻子拍了张合影,心知这“功勋章”也有老伴的一份。照片里的老杨头发花白、皮肤黝黑,却也神采奕奕,已然有了高原气质。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杨贵房(左三)和邻居们在果园合影

与老杨一样,来自日喀则拉孜县的三姐妹央珍、次仁吉拉、米玛于2010年前后相继缘定底雅,在这里安家生活,并且主动加入了什布奇巡逻守边队伍。“我们离大城市远,但离小康生活近,离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更近。我们一定把他乡当故乡,建好新家园、守好新家园!”大姐央珍坚定地表示。她在2016年加入党组织,如今担任村组长和双联户户长,正带领村里的妇女同胞为传承底雅服饰编织技艺而努力。

底雅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次仁罗布也是个了不起的干部。今年10月,他作为仅有的两名自治区优秀基层党员干部代表,被评选为全国“双拥模范”。1984年,23岁的次仁罗布参军入伍,被分配到什布奇哨所,一待就是15年,退伍回村后被推选进了村委会。如今,次仁罗布又支持儿子当兵去到了边防一线。

“我们底雅人爱国,放在心里更落在行动上。我在部队站岗放哨是戍边卫国,回到村里放牧劳作是守边兴边,我们要让边疆的五星红旗永远飘扬。”近三年,次仁罗布带领群众进行荒山荒地改造,不宜种果树的村组就大力种植藏细柳,全村义务植树近1.4万棵,成活率达95%,还向阿里地区各县出售了3.73万株树苗,实现近30万元创收。农牧民群众尝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更加坚定了种植林果致富和守边兴边的信心。

国庆节前夕,当东方第一缕晨光如期照进象泉河谷,底雅的秋日格外煦暖。这天上午,记者收到次仁措姆发来的微信小视频:

天为幕地为台,乡里的各族干部群众欢聚在底雅村文化广场上,拉开了底雅乡“2020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暨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的序幕。“庆丰收、迎小康”文艺表演中,“宣”舞的古老乐曲与歌唱祖国、歌唱新时代的激昂之声交织,久久回荡在河谷上空……

呵,迷人的“阿里小江南”就在这里!

文:本刊记者龙慧蕊(执笔)牛志男

图:李小林刘雅

责编:刘雅

制作:王怡凡古丽斯坦

上一页  [1] [2]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家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