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海东市 > 正文

扬帆正当时起航砥砺行

日期:2019/12/24 18:54:32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19-10-08

滔滔湟水,巍巍祁连;河湟谷地,风光无限……

2019年12月9日,国家民委决定命名海东市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国家民委认为,海东市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加快推动发展上,实施“班彦村移民搬迁”等一批促进民生发展的重点工程,培育“拉面经济”等一批促进民生发展的特色产业,提升各民族群众幸福指数,增强海东发展后劲,探索出一条富有多民族聚居地区特色的创建之路,为青海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大省”作出贡献,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七年创建,海东市委市政府始终保持高站位谋划、高起点开局、高质量推进,全市呈现出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睦和顺、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社会共同推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由19个民族组成的海东173万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在河湟大地奏响一曲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华美乐章。

海东市地处青海省东北部,辖两区四县,其中有四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在这片热土上,共同生活着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173万各族群众,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0.1%,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融合地区,被誉为“青海的缩小版”。

自2013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特别是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以来,海东市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社会共同推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呈现出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睦和顺、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本报记者李兴发摄

高站位让创建工作纵深推进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明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性。

海东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融合的地区,辖4个民族自治县和19个民族乡。在这片热土上,藏、回、土、撒拉等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50.1%,其中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和土族自治县。各民族小聚居、大杂居的特点比较突出,被誉为“青海的缩小版”。

特殊的市情决定了海东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全省的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

梳理海东今天的发展脉络,足以窥见民族团结进步这条主线始终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领域每一个阶段。从一区一县单一的节庆文化盛宴到高位推动并成功举行“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活动,用文化盛宴展示河湟民族团结“硕果”,同呼吸、共命运、心相连的民族感情深深根植于每一件社会事业中,根植于每一个河湟人心中。

近几年的实践中,海东市积极探索创新,着眼小康社会建设的宏伟目标,牢牢把握“两个共同”工作主题,以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以宣传贯彻民族政策法规为主线,以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关键,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协调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摸索出了符合海东实际的创建模式。

同时,海东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总牵引”,放到全国全省民族工作大局中思考谋划,以前所未有的领导力量和工作力度全面推进。

把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述职的重要内容,与其他工作同安排、同督查、同考核,使全市上下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工作上形成合力、行动上形成自觉,确保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开展。

今年4月23日至26日,国家民委调研组一行赴海东市调研检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标志着海东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市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紧接着,7月份全国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奔小康现场推进会在海东市的召开,无疑是对海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支持。

“团结面”让创建成色更加亮丽

自2013年以来,海东历届市委市政府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和关乎全局、关乎根本的大事,聚全市之力扎实推进。

一直以来,海东坚持把拉面经济作为深度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助推器”,加以扶持,重点培育。制定出台《海东市推动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专门成立市地方品牌产业培育促进局,指导拉面等地方品牌产业发展。并与省外18个城市民族宗教等部门签定流动人口共管协议。

2018年,海东市在外2.7万家拉面店经营性收入154亿元,实现利润41亿元,其中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两县拉面经济人均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化隆牛肉拉面”被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

针对这些情况,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海东专门制定了《海东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拉面店”行动方案》,实施“质量提升、精准滴灌、协作共创、社会融入、典型培育、权益保障”六大工程,全力打造流动人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海东样板”,并涌现出一大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先进人物。

如,在海南省拾金不昧的马牙古拜、在天津特大爆炸事故中为受灾群众提供免费拉面的马成义、在上海收留智障小伙11年并帮助其找到家人的马春虎等。此外,化隆籍韩东当选为深圳市人大代表,循化籍韩维林、韩福忠分别当选为济南市政协委员和合肥市包河区政协委员……

广大拉面从业人员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的丰富内涵,拉面正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面”“小康面”,也成为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团结面”。

多元文化让各族群众其乐融融

不同的民族延伸出多元的文化。海东一直坚持把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凝聚人心、增进感情的“催化剂”,不断挖掘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交流互鉴,让各民族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近几年,海东市相继建成互助县彩虹部落剧场、土族故土园,乐都瞿昙寺博物馆、民和喇家遗址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民族文化设施,投资3亿元的河湟民俗博物馆开始筹建。还有精心编排的以展示土族、撒拉族独特人文历史和民族文化的《土族元帅》《彩虹部落》《彩虹儿女》《中国·撒拉尔》等舞剧,多次参加全国性演出,获得文化部等中央部门的好评和表彰。

2019年春节期间,“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活动更是集中展示了各民族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把文化活动专业演出与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相结合,精心打造海东特色文化品牌,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使河湟文化大放异彩,火爆高原。

在民和,几近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刀山”展演让各族群众大饱眼福;在化隆,射箭场上回族阿爸和藏族汉子同场竞技;在循化,千年奇珍《古兰经》亮相,出现藏传佛教僧侣现场道贺的动人情景。这一幕幕生动景象展示了全市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时代精神风貌。

同时,充分利用各民族丰富文化资源,通过互助土族“安昭舞”“轮子秋”、民和“七里寺花儿会”、循化撒拉族婚礼、乐都九曲黄河灯会、化隆回族宴席曲等展演活动,创造各民族深层次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环境,促进各民族思想碰撞、情感交流、文化认同。

海东市还积极组织各族群众参与全市春秋国土绿化“大会战”和百日环境整治活动,把各族群众的心思和精力凝聚到生态环境保护、改善人居环境上来,同心栽植民族团结之树,齐心培育民族团结之情。从物质上精神上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广撒沃土,在内心里在实践中让民族团结的花朵香飘大地。(罗珺)

视点短评

民心所向势不可挡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人生追求。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健康、平安、和睦、富裕……这些美好的词汇我们每个人视之为成就,对国家来说则象征着国力。虽然层面不同,但是目标一致,为之而奋斗的人不约而同地走到一起,形成了凝聚力向心力,这个力量就是团结的基础。

地处青海省东部的海东市,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有85.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0.1%,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融合地区,被誉为“青海的缩小版”。在这样的地区开展民族团结工作,难,因为人们思想多元;也不难,因为每个人都有朝着美好生活奋斗的渴望。

生活在河湟大地上的各族群众,在工作学习中都是彼此的邻居、同事、同学、朋友。平时相互礼让帮助,节庆时不论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都相互道贺、欢庆。在一些某一民族居多的村庄,人们“入乡随俗”地按照多数人的方式生活,在外人看来难分彼此,完全就是一家人。

这并非是人们无视民族特点,而是懂得包容,懂得安定团结是实现一切福祉的基础。这个道理从脱贫攻坚工作中得到了印证。在全国遍地开花的海东拉面人,正是怀着包容的心态用勤劳的双手把西北的美食推而广之,并逐渐融入异乡,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建设者与美好生活的共享者。

不论哪个领域,海东人都在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更加美好的生活。政府不断提高民生水平,让群众享受更多发展红利。群众借助各项政策的“东风”,奋发实现个人的梦想。各人各处都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在各行业取长补短,争取广泛“共赢”,谋求更大发展。并通过更深入的沟通、了解走向更远大的天地,把“引进来、走出去”的路越走越顺畅。

近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下,追求美好生活的海东各族人民,尽管方式有别,却是殊途同归,向心力如万流入海般形成,团结和谐的好局面越来越稳固,此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市”的荣誉无疑是对成绩的肯定,力量的再凝聚,必将推动海东朝着更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赵睿)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