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辽源市 > 正文

用爱温暖2016用情感动2016

日期:2020/7/12 16:13:10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0-07-08

李宝玉,1964年6月生,靖宇县肢残人协会主席、河北社区残协副主席。

20多年来他义务动员社会为残疾人献爱心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20多万元,帮助残疾人弱势群体达到1千多人次,他个人为救助残疾人,帮助贫困大学生,支援灾区捐款累计达到8万多元。

1991年,为了帮助贫困残疾的一个五口之家,李宝玉决定在他每月微薄的工资中拿出30元钱帮助这个贫困残疾家庭,就这样,一帮就是十四年,从来没有间断过。2003年7月19日,花园口镇腰甸子村一村民不满3岁的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为了给孩子看病,李宝玉从自己的存折里取出1万5千元钱交给了孩子的父亲,使进入病危期的孩子及时得到救治。2006年7月份,县委宣传部在一中举办了捐助贫困学生“手拉手”活动,李宝玉为一名刚刚考上重点学校的大学生捐助一千元钱。2006年10月在吉林省首届慈善大会上,他被评选为“吉林省慈善人士”。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李宝玉心急如焚,他克服身体残疾等诸多困难,将平时省吃简用省下来的1000元钱在“白山有爱抗震救灾”大型赈灾义演现场中,捐给了四川灾区。在场的人们看到一个身高只有1米的残疾人为灾区捐款1千元,感动地留下了眼泪。

爱心汇聚“一米阳光”

——吉林省优粮易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福洋

王福洋,1976年3月生,中共党员,吉林省优粮易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5年,王福洋创立了优粮易购民生生活服务平台和“一米阳光”民生工程,为社区内的特困家庭、双残家庭、大病家庭提供帮扶救助,每年按季度免费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同时还提供紧急就医、重物搬运、法律援助及就业岗位安置等帮扶项目。

“一米阳光”民生工程是由他带领优粮易购员工联合长春市内多家社区共同发起的,并以此为活动载体,形成包保制度,为社区内的特困家庭、双残家庭、大病家庭提供帮扶救助。“一米阳光”民生工程得到市县两级政府大力支持。截止到2015年12月,已为7家社区内的近百户贫困家庭提供帮扶救济。他的目标是到2020年,为长春市内273个社区,近2000户特困家庭、双残家庭、大病家庭提供帮扶救助。

“得民心、顺民意,怀大爱、筑梦想”是他的企业宗旨,社会型企业更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点滴善心,大爱无疆,王福洋一直没停下扶贫助困送温暖的脚步。

传播民族和睦、和谐发展正能量的使者

——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迷子荒村村民张树森

张树森,蒙古族,1948年1月生,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迷子荒村村民。

多年来,张树森一家始终坚持“团结、帮助、引导、服务”的原则,默默办起全天向周边村民免费开放的“报吧”,引领全乡广大妇女和家庭在“平安家庭”、“最美家庭”等特色家庭创建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中当表率、争先锋,成为正能量的核心。

2004年,从乡政府退休后的张树森与老伴曲淑霞商量,毅然决定收回正在出租的临街门面房,投入1.8万元购置桌椅、书籍等物品,修缮建起全县第一家“报吧”,吸引众多乡邻前来阅读学习。12年间,“报吧”先后接待了12300余名老中青幼本地和周边村屯读者,夫妇俩从最初的到学校门口发宣传单吸引孩子和家长。

此后,张树森立足少数民族乡实际,将推动民族团结和促进新农村建设有机融为一体,利用“报吧”宣讲“民族团结是永恒的主题。通过民族政策和法律政策宣讲解答,树文明风、科技引领农牧民和谐致富、开辟“青少年法律图书角”、举办“法律书画展”和“千古亲情图片展”、编写《青少年行为鉴言》、开设“民族团结书屋”等系列举措,用先进文化引导文明新风尚,传播民族和睦、和谐发展正能量,切实为民族团结进步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无惧歹徒尖刀弘扬社会正气

——长春市二道区杏花苑小区居民孙德波

孙德波,1962年11月生,籍贯辽宁,长春市二道区杏花苑小区居民。

面对歹徒的尖刀,孙德波毫不退缩,义无反顾的挺身而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了平凡中的伟大,弘扬了社会正气。

2016年2月17日下午14时许,孙德波和妻子一同回家。妻子下车后,他独自一人将车停在杏花苑小区地下车库停车位,准备下车。这时,在旁边有一女子也准备上楼梯。孙德波发现不远处有一男子尾随这名女子,形迹十分可疑。他立即联想到前几天也是在该车库发生的抢劫事件,于是他就在车里没有动,一直默默观察着情况,直到两人消失在视线中。突然,他听到那个女子喊叫,并看到刚才那个男子迅速向车库门中跑去,孙德波立即取捷径追了上去,在车库拐角处截住了该男子。他用手拽住该男子衣领,“你是干什么的,是不是抢劫了”,该男子对孙德波说“你想咋的”,随即掏出一把30厘米长的尖刀扎向孙德波,孙德波躲避不及,面部被尖刀划出一条大口子,顿时血流不止。紧接着,孙德波背部又被该男子扎了两刀。孙德波强忍巨痛,又追出了20多米,血迹染红了衣服,终于因失血过多体力不支,倒在车库门外的甬路上。孙德波被闻讯赶来的民警紧急送往医院,经医生的全力抢救,孙德波脱离生命危险。

往返三次救起7名落水者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主任科员刘兴

刘兴,1985年6月生,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主任科员。

2016年7月23日下午4点左右,在九台市卡伦湖有一艘快艇不知道什么原因翻入水中,快艇翻的位置距离岸边比较远,处于卡伦湖湖心岛附近,据当时在场的一位目击者于女士介绍,船上有8个人,其中3个大人,5个孩子。被发现翻船后,所有当时在岸上的人都十分着急,开始同时大声呼救。由于翻船的位置在湖心,因此很多人都不知如何是好。紧急关头,来到水库对摩托艇进行测试的刘兴,刚好看到湖里的船翻,来不及多想,为了抢时间抓紧救人,他直接将自己的车开进湖里,在距离岸边有七八米左右的位置放下摩托艇,驾艇赶到翻船位置并迅速下水救人。刘兴用最快速度往返三次,把落水者救上来7个。遗憾的是最后一人,尽管刘兴进行了仔细寻找,却还是没有找到。

今年刚刚32岁的刘兴,在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家在长春。就在6个月前,妻子为刘兴生下一个宝宝,因为妻子是九台人,他周末陪着妻子在九台照顾孩子。由于喜欢快艇,而且要参加比赛,也顺便到湖里对快艇进行测试和练习,没想到却赶上有人不慎落水,用刘兴自己的话说,当时根本来不及多想,就是赶快救人。一名获救者家属说:“如果那天刘兴不在现场,后果简直不敢想”。

诚信经营带领下岗职工开启创业之路

——通化市日盛就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正梅

崔正梅,女,1950年9月生,通化市日盛就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二十年前,她临危受命,毅然接下一个烂摊,这是一个由就业局创办的安排下岗职工组成的装卸队,由于劳务费不能及时到位,拖欠员工4万多元工资,使这个由百人锐减到8人的装卸队濒临散伙。看到那些下岗职工一双双渴望工作的目光,听到那些下岗职工一句句祈求的话语,她毫不犹豫的挑起了这副担子,以一个柔弱的身躯带领下岗职工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之路。

二十年来,她带领着这支由下岗职工、失业人员、释解人员、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组成的劳动大军,围绕着生产性服务、生活性服务、抢占通钢、电厂这两块大市场。她们干的是又苦又累,又脏又险的活计,有些活她的公司根本就不挣钱。由于用工单位给付的管理费一降再降。后来又变成了承兑汇票,这样算下来企业的盈利基本为零,但是她还是坚持下来。她认为企业不挣钱是小事,员工的工作保下来了,员工的生活有保障了这是大事,为了下岗职工她甘心情愿做这赔本的买卖。

多年来她先后荣获“全国再就业优秀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公益楷模”“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创业标兵”等荣誉称号。

百姓信得过的好医生

——吉林市昌邑区范淑霞气管炎专科门诊院长范淑霞

范淑霞,女,1945年3月生,吉林市昌邑区范淑霞气管炎专科门诊院长。

从医时间四十多年,从事社区卫生服务二十余年,她以精益求精的高超医术为患者解除病痛,以悬壶济世的高尚医德为困难群众解忧,以拾金不昧的个人品行为百姓所称赞,是“百姓信得过的好医生”。

打磨精湛医术,以诚信赢得百姓信赖。李兰香老人患呼吸道疾病多年,被送到范淑霞门诊时已经神智不清,一头栽倒在病床上,范淑霞为她诊治后立即以西药缓解昏迷症状,以中药祛除多年病灶,不久老人便奇迹般的好起来。李兰香只是范淑霞众多患者中的一位,四十七年来,范淑霞从未放弃过钻研医术,特别在中医治疗气管炎、哮喘、肺心病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先后在国家、省级医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治愈难杂症患者2万余人。一些久病不愈、久医不治的外地患者慕名而来,范淑霞总是竭尽所能,为他们带去健康的福音,在群众中积攒良好口碑,赢得江城百姓信赖。

弘扬医者仁心,以诚信造福千家万户。“我要把毕生所学,带到父老乡亲的身边”。为了这一句承诺,范淑霞在社区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期间,她用自己的行动扭转传统“坐堂医”行医模式,坚持主动上门为患者送医送药,坚持以最低廉价格服务百姓,二十多年来,共入户往诊一千九百余次,免费为社区居民体检治病万余人次,抢救危重患者百余人,受到群众信赖和爱戴。除此之外,她还积极参与社区公益事业,范淑霞气管炎专科门诊一直是街道、社区稳定的共建伙伴,帮助街道安置下岗职工,每年为社区发展提供费用资助。

群众的“管家婆”

——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王淑清

王淑清,女,1962年6月生,中共党员,延吉市北山街丹英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

王淑清用15年时间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街道最差社区转变为全国的典型,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前来参观学习,她用自己的无私、善良、大度和智慧书写着一个传奇。

2003年,出于对社区工作的热爱,她毅然放弃稳定工作走上社区书记岗位。上任之初,社区一穷二白,无办公场所、多项遗留问题及大量日常琐事等着她去处理。她对群众立下“军令状”决心彻底改变落后局面,她每天坚持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从解决办公环境入手,经过多方努力,一家房建公司会议室变成了社区办公室。随后,她“跑断腿,磨破嘴”,爱民路改造、地下水并入管网、小区路灯等遗留问题逐一解决,社区环境面目一新。过度的劳累使她住进医院,但术后6天她就重返岗位,术后缺少静养导致伤口化脓、身体发烧,她只是吃吃药坚持带病工作。不到半年,她将“军令状”中的承诺全部兑现,一提起她,群众都竖起大拇指。她常说:“百姓的事大于天,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在王淑清的带领下,丹英社区获得全国民族团结、改革创新典型等各级荣誉近百项,个人获得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社会工作者之星、全国改革创新先进个人、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个人等各级荣誉50余项。

为了抢救吉林文化他选择一直在路上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

曹保明,1949年9生,中共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学会副主席,吉林省民间文化家协会主席。

几十年来,他一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三十多个春节不在家过,把思想和文化无私奉献给吉林人民,每年以二十多场公益报告为村落社区、电台、电视台、学校和机关,送去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他不知疲倦,勤恳奉献,表现了一位党员文化学者的崇高情怀。2008年他从北京获得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十大杰出人物归来时,志愿者举着“曹保明——你爱吉林!我们爱你!”的标语去车站迎接他。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他率领志愿者奔波在吉林大地上,采访了二百多名老兵,多次累倒在工作中,终于使《吉林抗战老兵口述史》问世,老兵代表去北京参加了阅兵式,他采写的老兵孙庭江还受到了习总书记接见并授勋。从腊月到正月,他在四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