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沈阳市 > 正文

光明时评:这座800万人口大城市,全面取消人才落户限制

日期:2020/4/8 1:59:02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0-04-07

正在阅读:光明时评:这座800万人口大城市,全面取消人才落户限制首页时评频道光明谈光明时评:这座800万人口大城市,全面取消人才落户限制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0-04-0715:41X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337204872020-04-0715:41:06.0光明时评:这座800万人口大城市,全面取消人才落户限制吸引人才,劳动合同,职业院校,积分,居住者287838光明谈

作者:孙小婷

4月2日,沈阳发布关于全面取消人才落户限制进一步放开落户政策的补充意见,7类在沈人员可以落户,包含技工学校、职业院校及以上在校生和毕业生(含往届);取得国家认可的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在沈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就业人员;在沈阳市缴纳职工医疗保险或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

事实上,逐步放开甚至取消落户限制,是近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而沈阳市是个多大的城市?沈阳市公安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沈阳市户籍人口为756.4万人,全市常住人口832.2万人。作为东北地区的特大城市,沈阳此次直接全面取消人才落户限制,不可谓不是这一整体趋势中的先行者。

通过取消落户限制,吸引人才流入,提升就业质量,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这对沈阳这座“老工业城市”来说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同时这也意味着,沈阳愿意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为留沈人才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可以说在“吸引人才”方面也具有十足的诚意。

当然,获得人才青睐,和让他们愿意扎根于此毕竟不能简单地划等号。一座城市的内在吸引力,依靠的不仅仅是一个“户口指标”抑或城市的开放态度,还有当地的经济水平、产业结构、文化底蕴、公共服务、教育医疗、气候环境等多重因素,这些都会影响人才的流动。

而人们之所以选择一座城市,作为自己工作和生活的落脚点,也必然是看中了这里的实力与潜力,是基于自身需求和长期规划,综合考量职业发展、家庭生活等各方面因素做出的选择,其实标准也非常个人化。

因而,对于那些本来就有意在沈阳发展的人来说,取消落户限制显然是一个具有实质利好的政策。但这一新闻在舆论场上,也引起了全国各地人们的议论,似乎对沈阳了不了解或者想不想去的人都能说上两句。

这其实并不奇怪,一方面是由于这样一座大城市,对人才降低门槛,着实吻合了人们对于城市放宽落户限制、给予居住者同等待遇的内在期望。

这意味着,它肯定了每一个来到城市打拼并且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者的身份,它允许来到这里的人们与这座城市相互给予、相互创造、相互成就,让人们能够合法合理地在这里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而另一方面原因是,沈阳这座东北城市,在人们的印象中实在是有很强的存在感——辽宁省会、历史古都、汽车之城、老工业基地、“共和国长子”……它有着辉煌的历史,在东北振兴的背景下,似乎也亟需以“新”的姿态,增强其在众多一线城市中的吸引力和好感度。

而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正是为更多路过的人打开一扇门,邀请人们进来看一看,或许我这里也有一些能够吸引你的地方:粗犷线条的工业情怀、古老现代的交融文化、酒肉面饭的北方美食、夜色浪漫的楼阁广场、24小时不打烊的文创书店、充满运动气息的足球公园,还有那街头巷尾吃饱喝足的烟火气……你是否考虑在这里驻足停留,甚至长期安居乐业?

其实,一座城市与居住者建立交互作用与情感联结的方式有很多种。而沈阳开放落户,正是那一份友好且正式的邀请,让你能够更少负担地参与勾勒这座城市的样子。(孙小婷)

[责编:王欣夷]阅读剩余全文()相关阅读

以研究性教学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

疫情“大流行”下中国外贸发展的应对策略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制胜法宝多措并举提升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疫情之下,坚定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数字治理助推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您此时的心情新闻表情排行日/周开心0难过0点赞0飘过0视觉焦点

“技术失误”

天价咨询

最热文章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制胜法宝1多措并举提升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2疫情之下,坚定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3在战“疫”斗争中升华伟大的中国精神4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5数字治理助推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6复工复产仍是现阶段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7精准有序的复工复产向世界传递积极信号8建“文明互译”桥,走“文明互鉴”路9在抗疫教育中增强学生“四个自信”10独家策划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工作座谈会

精神的力量·新时代之魂

德润新时代

光明视野·智库答问

知法懂法依法办网

全国网络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交流会在吉林举行

推荐阅读凝神聚力做好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要将广东、浙江等地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有力举措和实践经验在全国推广,各地结合实际、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真正做到全国“一盘棋”。2020-04-0509:23在“大考”中彰显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一个国家的制度和治理能力在应对风险和挑战中受到考验。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集中体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2020-02-2417:58疫情防控要严格执法还要尊重科学法律的实施会面临很多复杂情况,需要充分发挥执法者的才智。每次突发事件的发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内在规律,应对措施不仅必须在法律授权范围内,还要符合突发事件的性质和规律,具有针对性和特殊性。2020-02-2017:21疫情对经济的滞后影响需要高度关注考虑到消费需求在我国总需求结构中的地位提升,以及服务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的地位提升,加上每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对消费需求和服务业增长的高敏感性,此次疫情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影响会显著大于根据历史经验所做的分析。2020-02-1817:22疫情是否为在线教育迎来“拐点”1月29日,教育部号召“停课不停学”,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企业纷纷响应,但也有一些人将此看做在线教育发展的重要契机。在疫情的“拐点”还未来临之前,在线教育是否已迎来“拐点”已经成为讨论的热点。2020-02-1518:08从全球治理的层面认识和加强南南合作无论是在宏观层面,还是在微观层面,当前南南合作都处于较好的发展时期,如何把握住有利机遇,同时应对好相关挑战,应是坎帕拉首脑会议在讨论南南合作时要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2020-02-1316:43夯实三农发展基础,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消除绝对贫困的主战场在农村,全面小康的突出短板在“三农”。纵观世界,资源禀赋的多少并不能主导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质量和水平。2020-02-1016:14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华文化传播交流我们应牢固树立“文化自信”,深刻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深入推动中国同世界深入交流、互学互鉴。2020-01-1717:31从新年贺词三个金句中读出中国自信新的征程已经起步,我们要振奋精神,闻鸡起舞,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腔热情、那么一种精神,向着美好的朝阳出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2020-01-0117:06中国教育发展70年回溯与展望走过70年的历程,新中国教育成就斐然。在历史的坐标轴上观察中国教育的发展,从国家重大政策的演变中加强对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可以为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铸好磐石之基。2019-12-3118:125G+人工智能:双轮驱动媒体融合发展充分利用5G的技术领先优势,让5G成为媒体传播的“硬抓手”,更好地诠释优秀文化、传播精神价值,切实提高媒体传播效果。2019-12-1817:09积极建设和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如果我们可以推进全球优秀人才向中国移动,就能够快速提升我国产业结构的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在收入和福利上的差距。2019-11-0616:54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守正创新《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大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力点,深刻体现了新时代的新要求和新特征。2019-11-0415:43最大变量也是最重要的稳定性力量在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逆风再起的背景下,中国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方面的角色日益突显,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聚焦所在和信心与动力源。2019-10-2916:27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旗帜鲜明地倡导“共同发展”价值,为反思历史、检视当下、走向未来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2019-10-2316:34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的中印关系要对中印关系把舵定向,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规划中印关系百年大计,为中印关系发展注入强劲内生动力,携手实现中印两大文明伟大复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赋予中印关系新的内涵。2019-10-1416:23接好实现中国梦的“接力棒”70年来,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辛探索,找到了一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019-10-0917:05努力开创我国对外开放事业新格局70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世界大势,不断调整内外政策,推动我国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谱写了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篇章。2019-09-3016:09为长三角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在一体化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如何适应深刻变革的产业发展新特征,并以此为契机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战略调整,是现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和紧迫任务。2019-09-1914:19三个维度看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当前,尽管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运行继续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增多。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