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正文

决战决胜交出高质量脱贫攻坚的红河答卷

日期:2020/6/29 10:10:15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0-06-19

5月17日,省政府发布通知,正式批准31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序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红河、元阳、绿春、金平4个深度贫困县在列。这是继石屏、泸西两个县如期脱贫摘帽后的又一好消息。

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州委、州政府强化组织领导,带领全州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省委的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和“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的担当,全局工作聚焦脱贫攻坚、重点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目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方法聚焦“户户清”,全员发动、迎难而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全州贫困人口从2015年底的58.97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22197人,贫困发生率由16.22%降至0.64%。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贫困地区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基层组织得到加强,基层干部本领明显提高。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红河州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加大就业扶贫力度、产业扶贫力度、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坚决完成既定任务。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州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咬定目标不获全胜不收兵

红河县洛恩乡普咪指挥部集中安置点,一栋栋充满民族特色的房屋整齐排列,干净的水泥路四通八达,配套基础设施一应俱全,11个自然村的10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搬迁入住,家家户户门前种的绿植正吐露新芽。村民郭哈楚和往常一样,吃完午饭准备休息,一个声音从门外传来:“老乡,我们到你家里看看!”说话的是红河州委书记姚国华,县委书记、乡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随之而来。

“搬来后还适应吗?”“现在的收入来源主要靠什么?”拉家常、话生产、问生活,郭哈楚乐呵呵地谈起了搬迁后的生活和收入情况。“漂亮的新家,住着舒坦!”“不仅产业发展起来了,还当上护林员,每月有固定的收入。”

脱贫攻坚打响以来,红河州委、州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立足红河实际不断完善思路方法,绘制出“全局工作聚焦脱贫攻坚、重点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目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方法聚焦‘户户清’”的“攻坚攻略”,迎难而上、决战决胜;深入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和中央、省各项决策部署,坚决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六个责任清单”,明确县市党政正职抓脱贫攻坚工作“十条规定”,扎实开展“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以上率下推动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的落实。

蒙自市西北勒乡属典型的高寒山区喀斯特地貌,放眼皆石头、地无三尺平,村村寨寨土基房、杈杈房比比皆是。“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有行动总会有改变!”带头引领示范、层层传导压力,市、乡两级以天天抓实、月月抓紧的劲头精准发力,劈石开路、引水修窖、培植产业。如今,这个出了名的深度贫困乡贫困发生率从94%降至0.9%,9000多名少数民族群众彻底告别行路难、吃水难、致富难的日子,搬进新房、种上苹果树、搞起养殖。

红河大地上,哪里有贫困群众,哪里就有强有力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13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带头下沉最偏远的乡、最贫困的村、最贫穷的户蹲点调研、一线督战,带动各级领导干部亮剑冲锋、战斗在前。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全方位对标看齐,一个战役一个战役打、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攻,坚决确保脱贫的成色和质量。各村党支部书记切实扛起责任,在群众的“主心骨”、发展的“领头羊”、稳定的“顶梁柱”三个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解决最基层的实际问题。

“罗书记才来几个月,我们村路灯亮起来了,房前屋后美起来了,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好起来了。”屏边苗族自治县玉屏镇新荣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庞朝明说起驻村第一书记罗律便竖起了大拇指。年近50岁的庞朝明以前是村里出了名的特困户,2016年,经过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与村干部的鼓励后成为一名生态护林员,每年的补贴就有8000多元。“驻村干部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带领我们脱贫奔小康!”庞朝明满脸笑容地说。(记者王丹通讯员杨红伟)

声音

屏边县新华乡苗族村民杨小街干部的工作做得细致,现在明白了党的好政策,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沙依坡乡党委书记黄德荣自从县委从严从实抓好干部作风,压实干部责任,我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压力更大了,但工作方法和效率却明显得到了提升。

易地搬迁挪出穷窝奔小康

“以前住在山缝缝里的土坯茅草屋,四周都是山,晚上睡觉心惊胆战,早上10点还见不到太阳。现在好得很,住上了两层楼房,吃穿不愁,这得感恩共产党,感谢国家的好政策。”从弥勒市东山镇水井村地质灾害点搬来将军寨安置点的何永刚感慨地说。

何永刚的生活变迁,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易地扶贫搬迁的缩影,映射出全州75806名贫困群众,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瘠之地,到“一步住上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的蝶变历程。

“地无三尺平,山高摔死鸡,有马不能骑,有病无处医……”流传已久的民谣道出了红河人民曾经生活的艰辛与悲凉。不离开大山沟,群众脱贫摘帽就是一句空话。而易地扶贫搬迁,则成为他们摆脱贫困的最好选择,也是走向幸福的希望所在。

红河州瞄准居住地环境恶劣、生态脆弱、发展生产困难的贫困地区,精准锁定对象、精准执行政策、精准规划安置,做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为有效促进各级干部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责任的落实,州级层面成立了由州委副书记、常务副州长为指挥长的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组建了红河州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在州发改委专门设立了易地扶贫搬迁科,13县市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通过定编定责,形成了上下衔接、运转顺畅的工作机制。

“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从来都没想过像我这样的贫困户还能住上好房子,现在好像做梦一样。”泸西县金马镇石缸冲村委会新庄科村民小组村民陈老兴激动地告诉记者,他家就是按照“户申请、村审核、乡审查、县批准”的程序,通过“两公示、一公告”确定的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搬到爵册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已经快两年了。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确定了搬迁对象,要往哪里搬由群众说了算。

依托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个旧市将8个乡镇249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合理安置在大屯镇幸福小区。所属范围内工业企业数量多达730家,门类齐全,产业基础扎实,发展空间较好,能够为搬迁户提供就近就业岗位,具有较强的人口吸纳和发展空间。

“周围有好几家医院,还有学校、企业,上学、看病都很方便,怪不得叫‘幸福小区’,真的感到很幸福。”从个旧市老厂镇羊坝底村委会大羊坝底村搬来的侯美英笑得合不拢嘴。

据了解,像个旧大屯新区这样的集中安置点全州共有300多个,让更多的贫困人口享受到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红利。

“从2016年开始到去年底,全州共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377个,已全部竣工,完成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5806人。截至目前,竣工率100%、入住率100%,已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期间国家下达红河州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红河州发改委主任张波介绍。

“易地扶贫搬迁不单单是建个房子,要让群众住得进、稳得住、有钱挣,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事情。”目前,全州已落实产业扶贫17132户,搬迁46721人,从事农牧业生产13687户38222人,依托产业园带动搬迁群众182人,依托旅游景区带动搬迁群众780人,扶贫车间带动搬迁群众5332人;接受劳动技能培训17120人,县内就地就近就业14079人,提供公益岗位2101人,县外务工15079人。

一排排崭新的楼房、一条条平坦的街道、一座座整洁的校园以及设施齐全的医院、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中心、管理规范的农贸市场……行走在红河州各地的移民安置区,欣欣向荣的发展图景徐徐展开。(记者王丹通讯员满长杰杨会国)

声音

红河县洛恩乡草果村委会草果村村民李呼者终于告别了四处漏雨的破瓦房,搬进了迤萨镇西湖小区。孩子上了学,我们两口子就在家门口打工,收入也不错。现在已经习惯了城里的日子,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绿春县大黑山镇搬布村委会新安村民小组村民杨加学现在除了工作,每天看看孩子,再到小区走走,有时还给老家的乡亲打个电话,说说这里的新生活新变化。我们一家人都觉得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产业扶贫勤劳浇开幸福花

太阳刚刚冒出山头,元阳县南沙镇赛刀村委会乌龙村的傣族村民陶金贵就背起背篓到辣椒地里采摘辣椒。“气温越来越高,稍有疏忽辣椒就会干在树上,每天采摘一次价格才不会受影响。”陶金贵说,仅蔬菜种植每年可给家庭带来近10万元的收入。

陶金贵种植的冬早蔬菜,是元阳县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重点培养产业的一个例子,也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加快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稳定脱贫,高位实施产业布局的一个缩影。

产业是脱贫之基、强农之本、致富之源,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必由之路,没有产业发展带动,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脱贫难以持续。红河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把产业扶贫作为大事中的要事带来的砥砺与坚持。

围绕“发展产业带贫增收”总目标,红河州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强化利益联结,构筑发展体系,实施产业覆盖,推进提档升级。目前,全州1942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19.7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产业全覆盖。

在泸西县永宁乡笼册、阿朝、舍者3个偏远村委会,山高坡陡,水源紧缺,缺乏就地发展产业的土地、资金、技术等自然条件和资源,群众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在红河县垤玛乡,因地处高寒山区、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群众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内生动力不足,贫困人口占85%。

如何带动群众走上一条稳定的致富之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通过“造血式”的产业扶贫,把帮扶模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才能激活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干细胞”,增强稳定脱贫的内生动力。

永宁乡把3个村委会无劳动能力、残疾户等低收入贫困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村服务社,采取山坝结合的方式,将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建设人参果规范化种植基地,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参与生产等方式增加他们的收入。垤玛乡引进新海丰集团、红河炆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阿波茶厂等企业,培植产业,兴建厂房,带动群众新培植桑葚10600亩,改造茶园、科学种植茶树11600亩,实现了每户农户拥有1亩茶园。

一个个生动例子的背后,是红河州把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立足红河实际,提出了“重大项目带动、特色产业富民,龙头带动、长短结合、务实脱贫”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成为全州各级各族群众的共识,并轰轰烈烈地掀起了一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农村“产业革命”。

与此同时,红河州紧紧围绕“大抓电商畅通经济循环”的目标,不断建设完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电子商务市场体系,在全州大力推广蒙自市城乡物流高效配送“双向互漏”模式,整合各类物流、快递企业资源,形成“车辆、货物、仓储、人员、信息”5个共享,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动,逐步打通了城乡物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州已建成3个货物中转分拨中心、13个县级运营中心、1206个乡村级物流服

[1] [2] [3]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西藏2020云宿西藏2020云宿06-29

    来源时间为:2020-06-27图为藏棋选手对弈切磋中国西藏网讯6月26日,西藏自治区2020云宿·倾城杯成人藏棋春季段位赛在拉萨举行,来自西藏自治区的25位藏……

  • 决战决胜交出高质量脱贫攻坚的红河答卷06-29

    来源时间为:2020-06-195月17日,省政府发布通知,正式批准31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序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红河、元阳、绿春、金平4个深度贫困县……

  • 文山州开展“606-29

    来源时间为:2020-06-256月24日下午,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在州府文山市举行公开销毁毒品暨“6·26”国际禁毒日禁毒……

  • 跨越千年奋进小康06-29

    村民在扶贫车间工作展示特色农产品本报美编郭金龙制图本报记者李寿华文/图怒江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 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考生均应进行每日体温及健康状况监测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考生均应进行每日体温及健康06-29

    从6月30日开始,凡报名参加2020年成都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考生均应进行每日体温及健康状况监测。在成都市各初中学校就读的在校考生由考生所在的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