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正文

首屆彝族女子班教師:我看見一個個女孩走出大涼山

日期:2020/7/19 17:06:08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0-07-10

原標題:首屆彝族女子班教師:我看見一個個女孩走進課堂走出大涼山︱涼山,瓦吉瓦⑧

凉山彝族自治州

現在的東山鄉小學

52歲的金洪英老師站在東山鄉中心校,望著操場旁邊三棵蒼天大樹,曾經的小樹苗現已郁郁蔥蔥。在新校舍的包圍裡,這是金洪英唯一還能認出的地方。

1991年,為了解決基礎教育薄弱、重男輕女的問題,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東山鄉,開辦了大涼山首個“女子班”,金洪英成為第一屆女子班老師。

一組《國家相冊》的老照片,勾勒出女子班舊時模樣。時光荏苒,黑板從挂牆上木板,升級迭代為電子觸摸屏,曾經的女子班學生,接過了老師的教鞭,傳承改變學生命運的鑰匙。

凉山彝族自治州

現在的東山鄉學生

如今的學校,49%的學生都是女孩。“真正能改變涼山現狀的是教育,通過教育才能改變涼山的窮根。”

一組老照片的記憶

1992年秋天,新華社四川分社攝影記者陳燮背著相機和行囊,從成都出發,坐班車、走山路,歷時3天,到達大涼山深處的普格縣東山鄉中心學校。

這是大涼山第一個開辦彝族女子班的學校。在校期間,他與老師、孩子們同吃同住,用照片記錄下這個彝鄉學校的點點滴滴。時隔29年,翻開《國家相冊》,女子班的舊時模樣映入眼帘。

90年代的東山鄉中心校,校舍由一圈干打壘平房合圍而成。“叮叮當——”老師敲響一個廢舊的汽車輪轂,90名彝族女孩,齊齊涌進泥黃土房。教室內,一塊木板當桌子,一塊木板當凳子,十多個女孩,穿著彝族小褂,坐成一排,在擁擠的環境裡讀書。

凉山彝族自治州

1992年9月,東山鄉中心學校女子班老師金洪英背著不到半歲的孩子,給學生們上課。新華社記者陳燮攝

講台上,24歲的金洪英老師背著半歲不到的女兒,在木板制成的黑板上,用粉筆一筆一畫寫下23個聲母,24個韻母。

低年級的小姑娘睜大眼睛,不懂漢語的她們,看著這些從未見過的拼音,努力揣摩著老師的話。金洪英用彝語發音對比著,“聲母n的發音,和咱們彝語‘牛’很相似,跟著我讀……”女孩們扣了扣腦袋,似乎對這個字母親近了些。

突然間,一隻黃狗大搖大擺竄進教室,留下一串爪印,第一排的女孩一邊讀課文,一邊偷瞄這位“不速之客”。

90名彝族女孩,大多來自普格縣各個鄉村,翻山越嶺,帶著一學期伙食——5斤酸菜、15斤土豆,徒步20多公裡,來到東山鄉住讀。她們最小的5歲,最大的11歲。

清晨,東山鄉在鳥鳴聲中蘇醒。女孩們排成一支隊伍,一個男老師跟在隊伍中央,和她們一起晨跑。山間小路低窪不平,孩子們臉上滿是笑容,跑過蟬鳴蛙噪的炎夏,跑過紛紛落葉的深秋。

一塊黑板的迭代

1993年,到了四年級,女子班教學得到了一定成果,政府考慮改善教學條件,將女子班轉到了普格縣民族中學,金洪英也在那時調到了花山鄉中心校,一直任教至今。

29年變遷,嶄新的校舍拔地而起,女子班早已結束使命,退出歷史舞台。但學校仍然書聲朗朗,窗明幾淨。

來到金洪英任教的三年級教室,黑板從挂牆上木板,升級迭代為電子觸摸屏。

凉山彝族自治州

金洪英老師教學生們讀課文

“空隙的隙,讀四聲,來,跟我讀——”52歲的金洪英聲音有些沙啞,腰上別了一隻便攜式小蜜蜂擴音器,智能黑板上,多個拼音排在詞語上方,一目了然。

講台下,五十名學生一人一張課桌,戴著紅領巾,聚精會神盯著黑板。課桌上整齊排放著文具盒、小學人教版教材,幾張卷子零落散於桌面,上面是用紅筆批改的“99分”。

凉山彝族自治州

學生們正在上課

曾經的女子班,一年級時,有學生語文考試隻能得30分,到了第二學期,成績才慢慢提上去。金洪英將現在的成績冊拿出來,學生們的語文成績是清一色的90多分,甚至有多個滿分。

執教近30年,金洪英無數次感慨科技為教育帶來的變遷。一塊小小的電子屏幕,有教學動畫、音頻、電影,它從城市蔓延至涼山深處,透過它,學生們看見了山外豐富的世界。

一條教鞭的承接

曾經的女子班,一半女孩因為家庭貧困中途輟學,最終走出大山的,僅有十多名女孩。

1991年至今,金洪英一直站在講台教書育人,“在民族地區發展教育,本來就是理所應當的。”她是普格縣資格最老的一批老師,快30年了,她為涼山哺育了300多名學子,其中,有近200名女學生。從聽不懂到考上師范校,8位學生接過了她的教鞭,傳承改變學生命運的鑰匙。

金洪英坐在嶄新的辦公室,翻出相冊,令她印象最深的,仍是首屆女子班學生。她指著畫面中第二排中間轉頭看向一邊的女孩,笑著說,“看,這是沙諾,每次考試都是前幾名,她是女子班發展得最好的一個。”

凉山彝族自治州

沙諾在給學生上英語課(2016年10月21日攝)。沙諾1992年就讀於東山鄉中心學校女子班。新華社記者陳燮攝

普格縣中學,36歲的沙諾頭發盤起,穿著一身利落的西裝裙,踩著高跟鞋,站在高一講台,手拿外研社課本,對學生細細講解,“argueagainst指的是爭辯……”

19年前,她是女子班首屆女學生。小學畢業后,她先后考入涼山州民族中學初中部和高中部,並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內江師范學院英語專業本科就讀。

彝族孩子們對這門外語充滿濃厚的興趣。教室屏幕上,成都石室中學的老師遠程教學,學生們使用相同的教輔材料同步學習,並通過網絡進行交流。

沙諾給班上每個孩子都起了英文名,扎辮子的木苦依五木叫做ally,害羞寡言的吉木日作叫做Tom……下課后,學生們嘰嘰喳喳圍在沙諾身旁,聽她講西方文化,一同策劃聖誕節活動。

沙諾感慨,“從前我讀書時,老師採用彝語漢語雙語教學,我們最大的願望是走出大山。現在,孩子們都是中英文雙語教學,他們希望有機會能出國看看。”

從2016年春季學期起,涼山實行15年免費教育——全面免除3年幼兒教育保教費和3年普通高中學費,並免費提供教科書。全州還開辦了3117個“一村一幼”幼教點,截至目前已招收幼兒12.61萬人。女童入學難問題已經得到了根本改變。

凉山彝族自治州

現在的東山鄉小學

2017年,金洪英回到東山鄉中心校看望。曾經的小樹苗長成了參天大樹,一如30年涼山教育的蝶變,“真正能改變涼山現狀的是教育,通過教育才能挖掉涼山的窮根。”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