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淮北市 > 正文

2019年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日期:2020/7/19 0:10:58 浏览: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六稳”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和“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思路,坚持高质量转型发展不动摇,奋力攻坚克难,补齐短板弱项,厚植发展优势,推动重点工作实现新突破,全市经济呈现平稳健康的运行态势,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18.7万人,比上年增加8630人,增长0.4%;常住人口227.0万人,比上年增加1.6万人,增长0.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4.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5.9%,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11.69‰,比上年下降0.75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4.47‰,比上年下降0.3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7.22‰,比上年下降0.42个千分点。

表一:

201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及构成

指标

年末数(人)

比重(%)

全市户籍人口

2187249

——

其中:城镇人口

1200478

54.89

乡村人口

986771

45.11

其中:男性

1122523

51.32

女性

1064726

48.68

其中:0-17岁

472090

21.58

18-34岁

548670

25.08

35-59岁

814582

37.24

60岁以上

351907

16.09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7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8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460.6亿元,下降2.9%;第三产业增加值544.5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6.8:42.7:50.5,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4765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按年均汇率折算为6908美元。

表二:

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GDp)

指标

完成数

(亿元)

比上年增长

(%)

地区生产总值

1077.9

3.0

农林牧渔业

74.8

3.3

工业

420.5

4.1

建筑业

40.6

13.5

批发和零售业

93.0

5.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3.9

7.6

住宿和餐饮业

20.0

7.8

金融业

57.9

5.8

房地产业

86.8

12.1

其他服务业

210.4

12.6

营利性服务业

62.6

17.4

非营利性服务业

147.8

10.2

第一产业

72.8

3.2

第二产业

460.6

2.9

第三产业

544.5

9.3

图1:

2018-2019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6%,构成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中价格“七升一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6.9%,衣着类上涨2.2%,居住类上涨0.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8%,医疗保健类上涨1.7%,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0.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9%,其中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0.4%。

表三:

2019年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指标名称

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102.6

食品烟酒

106.9

#粮食

101.1

鲜菜

103.2

畜肉

135.0

水产品

99.2

105.7

鲜果

109.5

衣着

102.2

居住

100.5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1.0

交通和通信

97.5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1.8

医疗保健

101.7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2.4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02.0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100.9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99.1

燃料、动力类购进价格指数

99.6

图2:

2019全市物价月度累计上涨幅度(%)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9万个,10193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6%。预计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23.1万人,比上年增加0.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39.4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5.1万人,比上年减少2.7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8.6万人,比上年增加2万人。全年新增私营企业7689户,新增注册资金418.9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2.1万户,新增个体从业人员4.7万人。年末全市实有个体工商户13万户,个体从业人员36万人;实有私营企业3.2万家,注册资金2102.8亿元。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12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其中农业总产值65.5亿元,增长4.6%;林业总产值4.1亿元,增长4.2%;牧业总产值42.6亿元,下降1.5%;渔业总产值4.9亿元,增长2.8%;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2亿元,增长10.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12.6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六连丰”,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49.2万吨,增长3.4%,其中小麦产量100.9万吨,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单产492.3公斤;玉米产量39.5万吨,大豆产量8.5万吨。油料产量4537吨,增长24.8%;水果产量33.2万吨,增长11%;蔬菜(含食用菌)产量38.8万吨,增长5%。全市营造林累计完成3.3万亩,完成森林长廊示范段74.8公里,折合面积5924.5亩。年末林木蓄积量361.1万立方米,林木绿化率达到29.4%。2019年荣获第十届中华环境优秀奖和“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全年出栏肉猪48.9万头,下降16.3%;出栏牛2.0万头,增长9.3%;出栏羊36.2万只,下降8.3%;出栏家禽1864.4万只,增长11.6%;肉类总产量8.6万吨,下降5.1%;禽蛋产量6.2万吨,增长5.1%。水产品产量2.5万吨,增长3.2%。年末全市生猪存栏29.2万头、牛存栏2.0万头、羊存栏20.6万只、家禽存栏743.9万只。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69.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5%;农用拖拉机11.6万台,下降0.7%。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214.1千公顷,机播面积274.2千公顷,机收面积264.8千公顷。全年农药使用量2444吨,化肥使用量(折纯量)10万吨,农村用电量4.1亿千瓦时。

表四:

2019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完成数(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491511

3.4

#夏粮

1009125

4.4

秋粮

482386

1.5

油料

4537

24.8

#花生

2535

41.5

油菜籽

1445

6.9

棉花

55

53.0

蔬菜(含食用菌)

388076

5.0

水果

332027

11.0

肉类

86134

5.1

禽蛋

61953

5.1

水产品

25463

3.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420.5亿元,下降4.1%,工业占GDp的比重(工业化率)为39%,下拉全市GDp1.9个百分点。全年“四基一高”产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38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4.3%;全市36个工业行业中有1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其中电力行业增长6.1%,煤化工行业下降0.8%,食品工业下降7.3%,纺织服装下降22.7%;建材行业增长6.9%,煤炭行业下降2.7%。非煤工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0.7%,与上年持平。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2.6%,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18%,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下降4.8%,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3.2%,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

在重点统计的11种工业产品中,产品产量“4升7降”。其中,发电量213.4亿千瓦时,下降2.5%;小麦粉116.2万吨,增长2.7%;服装5877.5万件,增长2.4%;焦炭410.9万吨,下降3.3%;白酒34712千升,下降18.5%。原煤产量3804.6万吨,下降3.9%;洗精煤产量1292.7万吨,下降4.6%;饲料76.3万吨,下降9.5%;纱5.5万吨,下降13.6%;日用玻璃制品50634吨,增长27.6%;水泥664.1万吨,增长6.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49.2亿元,比上年下降8.9%;实现利润总额119.7亿元,增长11.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98.9%,比上年提高43.3个百分点;产品产销率95.5%,比上年下降2.6个百分点。

表五:

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指标

比上年增长(%)

工业增加值

4.3

其中:煤炭行业

2.7

电力行业

6.1

煤化工业

0.8

机械制造

10.3

食品工业

7.3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