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学校网 > 铜川市 > 正文

铜川市人民政府_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日期:2020/5/8 9:31:04 浏览:

防止返贫。强化扶贫长效治本措施,发挥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扶持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消费扶贫,夯实稳定脱贫基础。持续深化盐铜扶贫协作与经济合作,完善大扶贫工作格局。加大对基础薄弱非贫困村和发展能力不强非贫困户的帮扶支持力度,防止产生新的贫困。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强化环境污染系统治理。巩固提升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成果,集中抓好中央和省委环保督察“回头看”及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启动铜川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抓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加大散煤治理及清洁能源“双替代”力度,深化“散乱污”企业、工业窑炉、机动车尾气和道路工地扬尘治理,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好转。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科学做好全国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试点工作,谋划推进北洛河干流取水工程,加快漆水河水环境治理,确保岔口出市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全面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大力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年绿化造林10万亩以上。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严格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加强隐性债务风险动态监测,积极处置政府存量债务和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政府债务率稳定在警戒线以下,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7%以下。加快建设铜川现代服务业金融总部基地和特色金融街区,不断完善区域金融生态链。防范化解扶贫小额信贷逾期风险,保持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的高压态势,确保区域金融安全稳定。处置盘活闲置及低效用地1000亩,再解决1万户群众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

(五)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竞争力

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合理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加快城市供热、供气、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天然气用户1万户。实施棚户区改造2037套,改造老旧小区161个、涉及群众2.28万户,改造农贸市场10个。加快西环公园建设,完成正阳路—朝阳路、西环路、正大路等11条病害道路改造提升,长青北路、咸丰西路、测控站南规划路建成通车。加快建设雷家沟水库枢纽工程。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抓好城市生活节水管理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提高城市精细管理水平。积极推进“5G+光网”双千兆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智慧城市一期、“雪亮工程”建成投用,实现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环保监测等平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让城市生活更便捷。提升城市保洁水平,加大网格化管理力度,打造3-5条严管样板街,辐射带动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薄弱区域整体提升,逐步消除城市管理盲区。加快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公共机构全覆盖、居住小区创经验、示范片区见成效。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抓好重点区域、重点道路绿化,培育更多的园林式单位。盘活现有单位、小区、商业区公共资源,实施立体停车场地建设,新增停车位1万个,切实缓解停车难题。

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用足用好省级支持县域经济和城镇发展试点专项资金,持续推动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宜君县位次比上年有较大提升,打造县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先行区、幸福产业发展示范区。支持王益区、印台区加快城市“双修”“三疏”进度,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耀州区、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持续推进新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加快新耀连接带、南北市区连接带等重点区域产业布局,支持董家河镇、黄堡镇等10个基础较好的建制镇建设大型现代化居住社区,着力构建“以产促城、以城兴产”新格局。大力实施城市人口“增容计划”,以比较优势增加全市常住人口。

(六)加快构建综合交通枢纽,提升融合发展能力

充分发挥南承北接桥头堡作用,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临空临铁经济,努力建设渭北区域交通中心,助力“三个经济”发展。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加快补齐交通短板,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3亿元。合凤高速铜川段、青岗岭至惠塬一级公路、鑫瑞源煤炭铁路专用线主体完工,加快印台区崾岘梁至画眉梁公路等项目建设进度,开工建设宜君县二级汽车客运站、玉皇阁二号桥、华能铜川照金煤电公司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力争石仁立交、铜川南延西高速与包茂高速连接线开工建设。

完善交通服务体系。增强公共交通供给能力,优化换乘条件,市汽车客运总站建成投运,新增新能源公交车230辆,力争园区、景区、镇村公交全覆盖。规范网约车和“顺风车”服务,大力发展定制客运、汽车租赁等服务业态,更新出租车100辆。完善交通配套功能,推进城市绿道、慢行系统、交通驿站等建设,新建步道、自行车道20公里,新增充电桩2000个。巩固美丽干线公路创建成果,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道路通行服务水平。

发展临空临铁经济。深入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积极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宜君通用机场建设和照金航材物流机场前期工作,做好西延高铁铜川段项目保障。力争西安地铁延伸线、黄陵经铜川至西安国际港务区铁路货运快速通道、新区经三原至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和新区至照金城际铁路、照金至马栏旅游轨道项目纳入全省规划,早日落地建设。优化高铁站路网布局,规划实施高铁站点及连接线,建设航空保税物流园区和功能性服务业集中区。

(七)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体育产业,以文化软实力形成发展硬支撑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加快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不断提升文旅产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扎实做好“创文保卫”工作。全力推进创文“十大行动”,确保全面达标,入围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坚持以德润城、以德化人,扩大“道德讲堂”影响力,深化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市创建,推进耀州区、宜君县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深入推动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校园等创建,开展第六届铜川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建成网上铜川好人馆,持续放大“德润铜川·好人之城”品牌,让道德文明规范成为全民共识和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深入开展城乡结合部、城中村、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净化、绿化、美化、靓化行动,切实抓好重点场所管理、病媒生物防制、健康教育等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博物馆、体育馆建成运营,改造提升耀州窑博物馆。承办陕西省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举办“红色照金”系列精品赛事,做好十四运会铜川赛事筹备、省第九届艺术节参演工作。办好第27届消夏纳凉广场文化活动,政府购买公共演出400场。持续做强“红色照金”“药王故里”“丝路瓷都”品牌,提升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耀州窑陶瓷文化艺术展等活动影响力,让全市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推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影视文化传媒、红色教育培训、数字出版、网络视听等文化新品种、新载体,着力培育精品文化业态。组建铜川文化旅游集团、演艺集团,建成耀瓷小镇大师创意园三期、王石凹煤矿工业科普文化园,加快推进耀瓷文化创新产业中心、同官矿厂遗址公园、铜川火车老站印象园等项目建设,打造耀州陶瓷文化、陈炉双碑特色创意街区。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打造精品旅游工程,积极创建照金5A级、陈炉古镇4A级景区。着力培育康养温泉、特色民宿、室内滑雪等新业态,开工建设照金温泉酒店和室内滑雪场、药王山石刻艺术博物馆、玉华宫唐文化综合体,加快金锁石林民宿二期、花溪谷康养民宿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发展智慧旅游、假日经济、夜间经济、会展经济、赛事经济,进一步激发旅游热点。全年打造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3个;新增文化旅游体育企业60户,综合收入突破180亿元。

(八)强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开放的视野、包容的姿态,破解发展难题,攻克前进障碍,增强追赶超越的内生动力。

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和“告知承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跨部门联合监管全覆盖和联合抽查常态化。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任务,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逐步将条件成熟事项委托下放区县,确保审批材料精简60%以上、时限压缩一半以上。深化工程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审批时效。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管理体系,继续扩充“网上可办”“最多跑一次”清单事项,力争实现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全部办”。持续推进中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巩固深化机构改革成果,加快审批、服务、执法等领域改革,统筹落实综合行政执法、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任务。稳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优化调整国有资本布局,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提升国有企业运营效率。深入实施“飞龙计划”,科创板企业挂牌实现新突破,全年培育引进上市公司1-2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产业金融、供应链金融,发挥纾困资金和技术改造奖励资金作用,增加产业中长期融资供给,更好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争取我市列入“全国普惠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年市场主体突破10万户,新增民营企业1000户以上,培育“五上”企业200户,民间投资增长10%以上。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紧抓我省实施“1155”工程机遇,高标准建设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铜川分中心,力促谢赫特曼诺贝尔奖新材料研究院、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铜川分院、省地调院铜川科技产业基地、西安理工大学铜川“双创”基地落地运行。全年新增院士工作站2个,引进高端人才30人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户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增长20%以上。支持企业科研创新,推广科技项目成果15个。积极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培育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3个。

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利用自贸区、保税仓便利条件,深化“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加快引进外贸出口、外商投资型企业,在海内外设立铜川特色产品展示营销中心,继续办好陕西铜川—日本经贸合作周活动,新增外资企业10家,实现进出口总额5亿元,利用外资1亿美元以上。落实“飞地经济”支持政策,主动承接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区域产业转移。组织参加进博会、陕粤港澳经济合作周等活动,紧盯大企业、大集团开展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上门招商,全年签约招商项目100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市域外资金300亿元以上。

(九)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全市人民幸福指数

践行初心使命,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倾心竭力办好利民实事,用群众满意度标注城市幸福感。

把稳就业放在首要位置。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积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科技、金融、财税、人才等政策有效衔接,发挥创业大街孵化带动作用,新建镇级创业中心9个,社区工厂规模达到60家,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让老百姓收入稳定、安居乐业!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公办中小学幼儿园职薪绩效改革试点。加快王益中学、梅乐园中学、新区第三小学等10个续建项目建设进度,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7所,完成农村中小学旱厕改造任务。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加快管理机制和办学机制创新,全面提升职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com.cn 学校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